出征

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首都大學生採訪團今日赴貴州

    21日下午,“重走長征路、青春跟黨走”首都大學生記者團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集體採訪活動啟動儀式在人民網舉行,36名來自北大、清華、北航、中國農業大學等以首都各大高校在校生為主組成的採訪團,將沿著長征的足跡,奔赴貴陽、遵義、習水縣、仁懷縣、湄潭縣等地,實地學習、採訪考察。

遵義師范學院

黃侃:紅色沃土培育當代大學生的家國情懷

    黃委員強調,貴州和遵義都是非常重要的紅色沃土,記者團重走長征路採訪這一片熱土上的紅色基因,這對當代大學生培育家國情懷具有良好的教育意義。國家的未來在於中國的青年,中國的青年更在於中國的大學生,青年強則中國強。

紅軍烈士陵園、遵義會議會址、婁山關

紅軍山上埋忠骨:那些不該遺忘的臉龐

    烈士紀念碑前方是一個小廣場,許多市民在上面晨練,歡聲笑語讓這個陵園顯得有些喧鬧。可是,1935年的遵義卻沒有這麼一幅安樂祥和的畫面。二渡赤水后,紅軍迎著冷峭的春寒,再次回到了遵義。后面是緊追不舍的川軍,前方是層層死守的關卡,激烈的戰斗一觸即發。那個下午,炮火聲、?殺聲、沖鋒的號角聲響徹了整個婁山關。

四渡赤水陳列館,土城老街,茅台夜景

土城小巷訪茶樓 古樹茶裡的長征情

    “說起茶樓,不得不提到四渡赤水”。一談到歷史,張會顯得有些興奮。1935年紅軍四渡赤水時,這座始建於清末的茶樓成為了紅軍總政治部所在地。張聞天、鄧小平等領導人就暫住在這座茶樓的二樓。將軍們在茶樓內緊張的排兵布陣,指揮著前線膠著的戰事。休息間隙,一碗用鰼泉水泡出的古樹茶便成了前線戰士難得的“享受”。

茅台鎮、花茂村、苟壩村

收入翻5倍 花茂村富起來了

    習總書記來訪過后,原本的10個陶土工藝體驗位擴充到了40個。陶藝店不僅出售紀念品,也成為了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中國傳統陶土工藝的窗口。游客自全國各地蜂擁而來,甚至有許多來自英、美等國的游客特地帶著孩子來到這裡,感受中國的新農村建設情況。

浙大西遷陳列館、湄潭萬畝茶海

浙大校友尋根湄潭:烽火中的小城大愛

    台灣小說家瓊瑤曾寫過一部小說《菟絲花》,裡面女主角名叫憶湄,“湄”即取自湄潭縣。小說講述了浙大學子與湄潭姑娘的淒美愛情,象征了76年前浙大與湄潭的邂逅。如今,前輩們散落在這座小城的故事,已成為浙江大學新的精神家園,無數人回到這裡,汲取隔代的養分。

貴州大學

  •  

記者團最后一站:與貴州大學師生共話長征

    27日下午,首都大學生記者團一行到達貴州大學,36名記者團成員與來自貴大的老師和學生進行了交流。這是本次記者團重走長征路的最后一站,之后,36名大學生記者將帶著這一路上的收獲與感動回到生活、學習中去。

歸途

期待下一次的勝利“會師”

    不知道在長征途中曾有多少紅軍戰士和自己的戰友相遇、相識,卻又不得不分離,但是他們仍然為這同一個夢想而戰斗著,因為他們相信,在他們看不到的地方,戰友也一樣在堅守信念。“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紅軍之所以能超越身體極限走完漫漫長路、突破層層封鎖,是因為遇到了那麼一群有共同目標的戰友。

各組展示

  • 中央音樂學院李少璐
  • 首都師范大學趙夢珂
  • 首都體育學院孫懿潔
  • 武漢大學劉珂
  • 中國傳媒大學盛蘭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師孟?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戚鵬
  • 中國人民大學呂寧
  • 中國政法大學高超
  • 中央美術學院李楠
  • 北京中醫藥大學張寧怡
  • 華北電力大學徐逍君
  • 清華大學康宇璇
  • 上海交通大學王婷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時玥
  • 北京理工大學張立群
  • 北京體育大學高昇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陳秦森
  • 北京大學魏?博
  • 北京科技大學李萍
  • 北京外國語大學盧玥
  • 北京工業大學張琬瑩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葉依穎
  • 北京電影學院杜欣芸
  • 北京吉利學院許鵬飛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余正英
  • 中國農業大學梁銓
  • 北京林業大學楊晶
  • 中央戲劇學院楊帥
  • 北京印刷學院聶慧超
  • 北京師范大學楊可
  • 首都醫科大學余長遙
  • 北京工商大學富春輝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裴瑞穎
  • 中央民族大學歐迎瑩
  • 北京交通大學張瑞文

視頻新聞

歷年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