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重走長征路、青春跟黨走”首都大學生記者團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集體採訪活動

筆下長征:一篇稿子誕生的血淚史

2016年08月26日21:10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行至今日,首都大學生記者團的貴州之行已過大半。五天之內行程滿滿,一行人參觀過遵義會議會址,吹過婁山關頭颯爽的秋風,呼吸過茅台鎮醉人的空氣,走訪過美麗的黔北農村。每到一處考察地點,學生記者都爭分奪秒地記筆記、拍照片、做採訪,為隨后的寫作積累素材。

然而每晚坐在電腦前,總會突然發現,指甲長了、衣服沒洗、渴得不行……你瞧:地上散落的頭發是流產的靈感,垃圾桶裡的空咖啡袋與絞盡腦汁后的腦殼沒什麼不同,一直在句末閃動的光標啊,那就是欲言又止的思路!

半小時,一小時,一個半小時……

word裡大片的空白時時刻刻都在激發著視神經的信號傳導,俗稱“辣眼睛”。曾經的靈感如泉涌,卻因素材不夠、題材不新、主題不紅胎死腹中。在即將棄坑的緊要關頭,同組的小伙伴充分發揮出互幫互助的精神,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靈感在這裡匯聚,思維碰撞出火花。曾經難以逾越的鐵索橋鋪上了木板,一篇文章的主題、架構終於砥礪而成。

完了嗎?

沒完!一場硬戰才剛剛開始。

為保証文章干貨率,需要不斷變換關鍵詞在網上收集資料,多方求証,細細甄別﹔此外,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涉及到專業性強的內容,特意請千裡之外的大學同學幫忙查閱專業書籍。折騰半天,米是有了,但巧婦並不好當!

“一打滾,二撓頭,三聲長嘆愁上愁﹔

寫一行,刪兩行,我的心裡淚千行。”

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賦予了文章數不清的可能,從組織語言,凝練文字,到傳情達意,升華主題,這一過程容不得一絲大意。紅軍長征要時刻牢記組織的紀律,貫徹重要會議的精神﹔寫稿子亦要思想積極,緊扣主題,這樣才能將自己手中的筆化作思想上的劍。

除了靈感的枯竭和煉字的枯燥,寫稿還要克服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分心。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精神高度集中的時長平均不超過一小時,寫著寫著寫不下去其實是生理現象…

在我看來,寫稿就像一個人的筆下長征,從出發到結束,撒豆成兵乘勝追擊只是極少數的幸運時刻,更多時候,苦心造詣才是主旋律。紅軍的長征充滿了天塹阻隔、敵軍來襲、缺醫少藥等困難,筆下長征則時時要與懶惰、退縮、敷衍了事等消極心態作斗爭。逃避是懦夫的選擇,真正的勇士要敢於直面困難,像革命前輩一樣,在困境中,在卡文時,都要迎難而上,尋求出路。

城池是一寸寸奪的,文章是一字字煉的,一稿二稿擺脫套路,三稿四稿寫出新知,每句話就像一座夾金山、一條大渡河,隻有對細節的追求,對完美的向往,以及強大的意志才能支撐自己不出錯,不拖稿。經過艱苦的“翻山越嶺”,最終的成稿往往與最開始的構想隔了兩萬五千裡。都說寫文章就是“爬格子”,一格一格,跋山涉水,長征精神,在紙上伴我同行。(北京中醫藥大學張寧怡/文)

(責編:吳亞雄、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