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長征路、青春跟黨走”首都大學生記者團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集體採訪活動
“紅色文化+餐飲”:花茂村90后小伙的創業經

人民網遵義8月27日電 “‘黨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去年來到我們花茂村考察時說的最著名的一句話。”陳義兵對記者這樣講道。
陳義兵餐館中陳列著的當時與習近平總書記的照片(北京工商大學 富春輝 攝)
近年來,因統籌推進精准扶貧,花茂村實現了田園風光、紅色文化、陶藝文化與產業發展的有機融合。陳義兵則是花茂村的一位90后創業者,在這裡經營一家餐館。
去年的6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花茂村,同村民們圍坐在院子裡聊起家常,村民們紛紛向總書記介紹自家生活情況,陳義兵當時也在場,當回憶起那時的場景,這位九零年出生的小伙激動的心情仍溢於言表,“以前隻能在電視上看到習總書記,所以當時第一次見到總書記感到既陌生又熟悉,他給人一種很親切的感覺。”
這家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餐館是陳義兵的第二次創業,在談及自己選擇花 茂村的初衷時他這樣說,“我最開始是做網絡媒體的,之后來到這兒也是機緣巧合。因為當時看到這裡是新開發的風景區,而且擁有紅色文化的歷史,我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花茂村開始了二次創業。”
當記者進入他經營的餐館,立即映入眼帘的便是陶瓷做的碗盤、茶壺等各種器具,以及紅色五角星的圖案。陳義兵介紹道,店裡的所有餐具都是用陶瓷制作,而這些陶瓷均來自於當地,因為他希望能把紅色文化和紅色元素融入在店裡。其實,與花茂村毗鄰的苟壩村正是長征期間著名的苟壩會議的發生地,苟壩會議上毛澤東重新進入紅軍的領導核心,並領導紅軍從此一步步走向了勝利。正是以這樣的歷史線索為背景,陳義兵創立了這家“苟壩印象”餐館。
記者與陳義兵訪談(北京工商大學 富春輝 攝)
陳義兵提到,“苟壩村之前是一個荒涼的村庄,村民們對紅色文化的了解很淺,去年苟壩村縣委書記認為苟壩村在新中國建國史上有很重要的政治意義,於是決定把這裡開發出來。”經過兩年的發展,借助政府的扶貧政策以及對於新農村建設的一系列的幫助,如今的苟壩村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荒涼的小村庄了,特別是旅游業帶動了村庄一系列商業的發展,許多村民經營起自己的小店,現在都過上了自給自足的生活。陳義兵說道,“尤其在去年七八月以后,參觀苟壩村的游客絡繹不絕,最高峰時候這裡從車站出來都擠滿了人”。政府的大力支持,再結合村庄的紅色文化,陳義兵的餐館也隨著村庄經濟的騰飛而產生了巨大的發展,效益也非常可觀。對於餐廳未來的構想,陳義兵表示他有開分店的想法,也希望把苟壩的紅色文化、陶瓷文化向全國傳播開來。
2015年,國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鼓勵廣大民眾積極投身創業熱潮,全國涌現出很多“創業草根”,而陳義兵也正是趕上這個潮流,並借助紅色文化的元素成功創業。“苟壩印象”餐廳現已進入平穩化運營階段,陳義兵已成為遠近知名的創業明星。
(北京林業大學 楊晶/北京師范大學 楊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