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重走長征路、青春跟黨走”首都大學生記者團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集體採訪活動

紅色精神傳承:雄關漫道已越,殘陽依舊如血

2016年08月25日09:28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准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當三十六個聲音整齊嘹亮地響徹在遵義紅軍烈士陵園上空,我卻偷偷濕了眼眶。

我走過很多烈士陵園,體味過不同的英雄情懷。兒時在家鄉龍江小城,每逢清明,學校都會組織參觀當地東北抗聯烈士陵園的活動,那時的我們尚在小學,卻能冒著細雨走出幾裡路,一路高唱著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胸前的紅領巾是從未有過的鮮艷。不知為何,在將軍墓前獻花的時候,心中一種名為激動的情愫緩緩蔓延。直到后來,我才知道東北抗聯所代表的含義,在“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下,無數將士為了保衛東北這片本不該淪陷的沃土,奉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而此時此刻,在這片陵園之下,曾經的紅軍便如同東北抗聯的戰士們一樣令人痛惜。

“共產黨經歷的苦難太多了,”在接受採訪時,一位當地人感慨地說。所謂苦難,是日本軍國主義殘暴的外患,是國民黨趕盡殺絕的內憂﹔所謂苦難,是一位位被雪山沼澤吞沒的鮮活軀體,是一個個倒在洋槍火炮中青年將士﹔所謂苦難,是強渡烏江的驚險,是婁山關戰的壯烈。然而,共產黨是不懼怕苦難的,我們有“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的從容,有“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膽魄,有“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的壯志。正是這些頑強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成就了紅軍長征的最終勝利。

曾記否,面對國民黨中央軍聯手地方軍閥的圍追堵截,兵力不足三萬的紅軍是如何突破重重封鎖線,奪取戰爭主動權﹔曾記否,面對武器裝備精良的敵人,超過半數沒有武器的紅軍是如何從他們的手中搶下武器彈藥,扭轉戰局劣勢﹔曾記否,面對艱難困苦的自然環境,物資匱乏的紅軍是如何以單薄的身體,撐過那些看起來不可完成的挑戰。凡此種種,在國共十年對峙的歷史時期中屢見不鮮。紅軍百折不撓的精神和永不言敗的信念,像指引光明的火把,燃起了中國革命的希望,紅軍的星星之火,逐漸形成了燎原之勢。

而今,長征勝利已經過了整整八十年。八十年的風風雨雨沒有扑滅紅軍長征精神熊熊燃燒的火把,紅色精神卻在一代又一代革命后輩的傳承之下燃燒得更旺。前路漫漫未可知,縱有泥濘萬千,我想在紅色精神的指引之下,中華民族依舊能大步向前,踏上嶄新的征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時玥)

(責編:洪芳芳(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