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長征路、青春跟黨走”首都大學生記者團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集體採訪活動
當代“獨行客”的追夢長征路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四十八歲的萬長華手裡拿著一本紅色封面的《長征》,面對婁山關高吟這首毛澤東寫於1935年的《憶秦娥 婁山關》。這不僅是萬長華觸景生情的感慨,也是他一個人重走長征路的真實寫照。
為了一個長征夢,八月二十一日早上八點,人過中年的萬長華隻身一人乘坐長途汽車,從重慶出發歷經三個半小時到達遵義,開啟了一個人的長征追夢之路。下了長途汽車,他第一時間趕往遵義會議會址與遵義紅軍烈士陵園,並向革命先輩敬獻花籃。在參觀了婁山關后,他即將前往仁懷等地繼續他重走長征路的旅程。
萬長華告訴記者,重走長征路是他的”情懷”,也是他十一年來的夢。十一年前,當他讀到《長征》這本書時,對紅軍長征的精神大為感動,那時就在心中埋下了“走長征”的種子。2016年正值長征勝利八十周年,今年六月萬長華聆聽了年過六旬的西南大學劉增憲副教授關於“重走長征路寫生之旅”的報告,受到了鼓舞和啟發,他十一年以來的理想終於實現。路上他一直拿著那本已經被翻舊的《長征》,裡面有很多他的批劃和批注。
說起自己的長征路,萬長華表示自己一人上路也是無奈之舉。他在出行前試圖號召自己朋友一起“走長征”,也在自己的朋友圈發布了相關消息,但是朋友們都忙於工作無人響應。自己的孩子馬上要上高三,也正是忙於學業的時候無法出行。
萬長華說自己曾經因為無人同行想過放棄“走長征”,但是他看到網友曹長江“千裡走單騎”,獨自一人騎摩托車重走長征路的經歷,崇敬之余也使他堅定信念,決定自己踏上長征路。
雖然他是隻身踏上長征路,但旅途上的他並不孤獨。八月二十二日,萬長華在第二天旅途中遇到了三位生活在遵義的重慶老鄉,對萬長華一見如故的三位老鄉邀請他到自己家做客,萬長華也在他們的家裡露了一手,做了自己拿手的水煮魚來感謝三位老鄉的款待。
同一日,萬長華在遵義的紅軍書屋弄丟了自己隨身攜帶的紅旗,書屋老板娘方竹將紅旗送還到酒店前台,感動萬分的萬長華又返回紅軍書屋當面感謝書屋老板娘。
體驗了紅軍長征,認識了諸多朋友,萬長華對自己的長征之旅非常滿意,“如果說還有什麼遺憾,那就是還沒來得及嘗一嘗當地美食吧”,萬長華這樣告訴記者。
“就算人到四十八歲,也該有自己的情懷”萬長華說。他獨自一人重走長征路是對於自己初心的堅守,就像習主席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說的:“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首都體育學院 孫懿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