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重走長征路、青春跟黨走”首都大學生記者團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集體採訪活動

給“小正太”和“小蘿莉”講故事的“紅軍大叔”

2016年08月24日10:10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肖開基語氣堅定地朗誦著,豎起手中的拐杖,指向鐫刻了毛澤東手跡《憶琴娥·婁山關》的石碑。

今年78歲高齡的肖開基在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已經做了20年的義務講解員,每月靠著一點微薄的補助生活。他每天早上6點起床,在朝朝霧靄中開始一天的義務講解工作,結束一天的工作后,就住在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陳列館中。他已經記不清給多少來參觀的游客講解婁山關戰斗的歷史了。唯一印象深刻的是,他第一次接觸這個工作,是帶領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的姑娘參觀這處考察遺址。

除了一件事,肖開基這20年的工作幾乎沒有任何遺憾。黎平會議、猴場會議舊址都有碑,但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卻沒有立碑,講到這,肖開基的嗓門兒突然高起來,脖子猛地仰起來,說,毛主席講過一句話,“婁山關不能沒有碑!要在碑上寫上鐘赤兵折掉的一條腿!”

婁山關戰斗中,年僅21歲的鐘赤兵在和"雙槍兵"的拼殺中被敵人的槍彈撕開右小腿,重傷后仍堅持戰斗。紅軍佔領遵義城后,半個月的時間裡,醫生三次為其截肢。紅軍長征時,鐘赤兵拖著一條腿,爬雪山過草地,跟隨部隊走完長征路。

“要讓來自五湖四海的人都知道鐘赤兵這一條腿”。肖開基不停重復著這句話。他希望能為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立碑。如今,他的願望即將被實現。在貴州省政府和遵義市政府的支持下,婁山關的紀念碑即將被矗立。

來自重慶蓮光小學的劉昱成今年9歲,開學上三年級。在他參觀的時候,肖開基正在山北頭給一組游客講解。沒有聽到肖開基的講解,他對長征的了解只是“國民黨追著共產黨跑”。這次放假來到遵義旅游,她的媽媽希望讓他多了解一些歷史故事。“讓孩子自己看,”這樣“在今后上學的過程中看到這段歷史時可以印象深刻”。一位穿藍色衣服的小男孩剛剛聽完肖開基講的故事,面對媽媽的提問,他說,“那位老爺爺講了,山上那個坑啊,是紅軍當年埋子彈的地方”。“樹皮上有洞的,都是子彈打出來的”。

“想到當年苦,憶當今的甜,這是革命精神帶來的甜。”肖開基感受著現在生活的富足,咧開嘴笑了。生活會越來越好的,“發揚革命傳統,把長征精神代代傳下去”,讓這種精神支撐未來的發展。

有記者問,以后不給工資了還會留在這嗎?“不走,”肖開基擺擺手,很肯定地說,“一輩子留在這!”老人難舍此處,這個帶給他回憶的地方。“在(婁山關)生根了”!

一旁,來自重慶一所幼兒園的小姑娘石欣靈撫摸著炮台,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她站在炮台邊,對著媽媽的相機,舉左手合影留念。“紅軍敬禮是這樣敬的,”她的媽媽糾正她的姿勢,舉起她的右手。

“這裡是紅軍打仗的地方,是長征開始的一個地方”。

(中國農業大學 梁銓 北京科技大學 李萍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