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長征路、青春跟黨走”首都大學生記者團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集體採訪活動
遵義師范學院學子:期待下一次的勝利“會師”

首都大學生記者團第三小組成員
“青春是段跌跌撞撞的旅行,擁有后知后覺的美麗,來不及感謝是你給我勇氣……”獨自踏上返程的路,眼睛凝視著窗外,聽著歌,任回憶的畫面一幀一幀地翻滾……
“秀琴,秀琴在哪裡?”每次上車前組長都會認真地清點人數,生怕有哪位“戰友”掉隊了,那樣的詢問縈繞耳畔,回頭,卻看不到熟悉的影子---哦,原來記者團活動已經結束了!中途加入的我又提前走了,他們走向了下一站。
不知道在長征途中曾有多少紅軍戰士和自己的戰友相遇、相識,卻又不得不分離,但是他們仍然為這同一個夢想而戰斗著,因為他們相信,在他們看不到的地方,戰友也一樣在堅守信念,為同一個夢想而堅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在我看來,紅軍之所以能超越身體極限走完漫漫長路、突破層層封鎖,是因為遇到了那麼一群有共同目標的戰友,有一片想要一起守護的土地,有一群想要守護的人,大家都期待著“三軍過后盡開顏”。
我們的旅程又何嘗不是一條長征路?僅僅是一篇稿子的誕生就蘊含了多少血淚史!初次接觸這類採寫的我很茫然,看著別人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寫出的稿子是“高產”又“優質”,瞬間感覺到了差距,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
第一次寫的稿子很爛,老師不厭其煩地給我講解,放下行李還沒能好好坐會兒就開始幫我分析稿子、找問題、提建議,走在路上也不斷地幫我找方向,我很感動。也正是這樣的感動堅定了我要好好地寫出一篇稿子的決心。可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因為看到別人進度太快,眼看著時間毫不留情地走過,難免急躁。
“沒事,你先不要急,先靜下來,然后再細細地回想,你會找到你想要的東西的。”記得,當時是因為“戰友”李萍安慰我,並慢慢地幫我理清那“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我才慢慢開始冷靜下來,拋開自卑感,靜靜地想稿子。寫著寫著,就到了凌晨,終於,一篇“體面”的稿子成形了,在“戰友”們的幫助下,這篇稿子算是一次性通過了。“其實你挺厲害的!”“秀琴,我看到了你的稿子,很棒!”“戰友”的鼓勵與肯定,讓我覺得自己並不是那麼沒用,讓我覺得很溫暖。
開始我以為經過學校千挑萬選的人都會有優越感,沒想到從自我介紹到一起採訪、相處,一切都那麼理所當然。
四天的時光太過短暫,卻足以讓人一生銘記,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遇見你們,好幸運!“每條大魚都會相遇,每一個人都會重逢。”在同一片天空下,我們一起努力,為著同一個夢想充實自己,希望能有下一次的勝利“會師”。(遵義師范學院 楊秀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