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中小學>>北京市中小學>>新媒體進校園 探訪身邊的特色校——首都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成果展>>新聞報道
人民網>>教育>>正文

北京推進教育優質均衡 鼓勵優質校接管薄弱校【2】

2015年04月27日09:42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 關於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意見

三、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質量

7.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堅持立德樹人,引導中小學生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立愛祖國、愛學習、愛勞動教育的長效機制,推動開展節水、節電、節糧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廣泛開展中小學生志願服務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推進民族藝術進校園,培養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國際理解教育,進一步支持中小學開展對外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實施體育、藝術“2+1”工程,讓每名學生至少學習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加快推動開展足球、籃球、排球等體育運動項目,並適時組織開展學生聯賽,廣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增強學生體質,提升學生的人文藝術素養。

8.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完善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深化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整合,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實現課程在內容、功能、課時方面的融合互通。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程。以語文、英語及科學類學科為突破口,深化課程教學改革,進一步使課程教學回歸課程標准。改進教學內容和方式,密切聯系生產生活實際,構建開放性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推動市、區縣教學研究和教育科研部門深入中小學,指導學校課程教材改革和教師的課堂教學。堅持因材施教,積極探索適應不同群體學生發展的課程教學體系,提高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專門教育的育人質量。

9.完善協同育人模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進一步豐富教育資源供給,深化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建設和中小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工程,完善中小學生課外活動計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完善社會資源支持教育的體制機制,鼓勵社會公共文化體育機構為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提供場所和便利條件,推動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等向中小學生免費開放。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建設家長學校,搭建家校溝通平台,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促進合作育人。

四、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統籌推進科學減負

10.不斷完善義務教育入學政策措施。堅持免試就近入學原則,完善對口直升、九年一貫制等入學方式,深化學區制管理。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實行計劃管理,使用全市統一的小學和初中入學服務系統,科學預測入學人數,全程監控入學過程。完善學籍管理平台,規范中小學校學生學籍管理。堅持以流入地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的政策,將常住人口全部納入區域教育發展規劃,將隨遷子女全部納入財政保障范圍,並完善隨遷子女入學資格聯審機制,依法保障符合條件的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11.充分發揮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引導作用。深化中考命題改革,優化考試命題結構,突出考查主干知識和核心能力。完善義務教育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全面考查學生各學科學習情況和發展水平。逐步擴大優質高中招生計劃名額分配比例,增加一般初中校學生升入優質高中的機會。通過多種形式擴大優質高中資源,使更多的初中畢業生就讀優質高中。

12.標本兼治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規范教學管理,嚴格執行課程計劃,依據課程標准教學,注重因材施教。規范學生作業和教輔材料,科學確定作業形式與內容,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市、區縣有關單位、部門不統一推薦教輔材料。規范考試測試,減少教育行政部門主導的統一測試,不得組織以選拔生源為目的考試測試。規范評價評選,切實扭轉單純以學生學業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評價中小學教育質量的傾向,減少教育行政部門、教學研究和教育科研部門等對學校的考核評比,積極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建立健全對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監測公告制度,把減輕課業負擔工作作為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進行專項督導。

五、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均衡配置學校師資力量

13.促進校長教師合理流動。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有效利用績效工資、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等激勵機制,採取挂職交流、定期支教、區域內流動、城鄉一體化管理等方式,引導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在城鄉間、校際間合理流動,並逐步實現制度化和常態化。對農村學校和城區一般中小學在教師崗位設置、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建立農村學校特設崗位制度,吸引優秀教師任教。探索建立優秀教師跨校兼職制度,鼓勵教師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14.推進教師管理制度改革。積極推進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區管校用”改革,強化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的統籌管理。嚴把教師入口關,做好全市中小學教師資格“國標省考”改革和定期注冊工作。全面實施義務教育教師職稱制度,提升教師職業發展空間,擴大小學教師參評副高級教師職稱比例。改革完善特級教師、學科教學帶頭人和骨干教師評審辦法,讓優秀教師在普通學校留得住、有發展。

15.拓寬教師來源渠道。建立義務教育師資缺口與師范院校招生計劃聯動機制,增加市屬師范院校及相關學校師范生培養數量。繼續實施本市公開招聘農村中小學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教師三年行動計劃,加快解決農村地區中小學部分學科教師短缺問題。探索建立外籍教師集中引進和服務平台,規范中小學外籍教師管理。

16.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面向全體教師,完善分崗、分類、分層的終身學習和發展體系,建設“菜單式、自主性、開放式”的教師培訓服務平台,進一步加強校本培訓、校本研修,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創造條件,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師資培訓。繼續實施農村教師素質提升工程,採取多種方式加大培訓力度。加強對新入職教師和非師范類院校畢業從教人員的系統培訓,切實提高其專業素質。

17.不斷改善教師福利待遇。依法保障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適應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需要,建立教師績效工資逐步提高機制,按照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原則,重點向承擔教育教學改革發展任務重、做出突出成績的一線教師、骨干教師傾斜。依法保障城鄉教師收入水平基本均等,對農村教師的工資、職稱等實行傾斜政策,穩定農村教師隊伍。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張安(實習生)、熊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