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實現“啟和之行”的育人文化
學校通過育人文化的建設,使學生養成“好學 、善思、 博採 、求真”的學風,使"和則日新"辦學理念得以深化 。
(一)創新組織機構
學校建立了“紫禁杯班主任工作室”和“家長教師協會”。工作室編寫了《大峪一小學生養成教育指導手冊》和《大峪一小新生入學手冊》。學校建立班、校兩極家長教師協會,根據學生需求和家長特長建立不同的職能部室,並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建立家長志願者工作室、和之家講堂。開展自護知識講座、分享教育子女經驗、師生走進軍營和敬老院、家校共慶傳統節日。學校各項活動家長出謀劃策參與管理,家長教師協會新型育人模式的建立,形成了以學校教育為主導,家庭教育為基礎,社區教育為輔助的目標一致、內容銜接、功能互補、和諧互動的立體教育網絡。實現了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的有效銜接。
(二)強化養成教育
在小學階段,“文化育人”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我校的養成教育體現在細節化、課題化、銜接化。
細節化:新校園啟用后,為了讓學生熟悉新校園,學校開展了“共建美麗新一小 爭做最美一小人”活動。通過我畫我家、我講我家、我贊我家等環節,讓學生熟悉校園,喜愛校園,從而用自己美的行為,為校園增光添彩。
課題化:充分發揮“紫禁杯班主任工作室”的作用,開展德育小課題的研究。小課題研究設計學生聽講、書寫等四個方面,不僅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日常管理,而且把教師引導到對管理方法的研究中來。
銜接化:低中高年級養成教育內容銜接,同時在實施的過程中採取手對手的接送的制度,使管理的手段直接作用於學生。
養成教育使學生達到,知與行的和諧統一。
(三)課外活動養興趣
學校沒有學業成績不能生存,光有成績學校也走不遠。為此,學校積極普及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和健全的人格。
學校課外活動。採取普惠與培養特長相結合﹔校內教師與校外教師授課相結合。 現在全校課外活動的課程共計52門。
普及課程全參與。一至六年級分別開設田徑、京劇、圍棋、籃球、話劇等課程,特色校本課程的建設,使學校找到了培養學生興趣途徑。
社團活動雙向選。周五學校安排的是社團活動,採取學生自主選擇,教師考察的辦法確定上課的人選,這些課程因很多的社會資源參與其中,孩子們更是喜歡。
精品課程重選拔。學校積極與體育局,少年宮洽談,聘請專業技能過硬的師資,成立精品社團。現在學校舞蹈、合唱、太平鼓 、乒乓球、籃球、足球、京劇、柔道等社團學生參與熱情極高,為學生的全面特色發展提供了平台。
(四)主題活動重實踐
學校的主題教育活動,與日常工作、民族傳統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外教育相結合和家庭教育相結合,學校開展了多彩活動。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開展“爭做最美一小人”評選活動,活動分為四個階段:各班申報發現美,事跡宣講弘揚美,表彰大會歌頌美,走進福利院踐行美。活動中四1中隊的付宛千同學特別獎稱號,她四歲開始到去福利院當志願者,如今已經堅持了五年,是那裡年齡最小、持續時間最長的志願者。她的事跡感動並感染著身邊的同學。他們班同學紛紛表示,也要當志願者。於是學校授予她們中隊“志願服務中隊”稱號,並把區福利院作為我校的校級志願服務基地,定期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我們認為,這才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好的體現。
主題教育活動實現了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化發展的和諧統一。我校在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中,通過打造環境文化、團隊文化、課程文化、育人文化, 使教師的發展意識不斷增強,合作精神不斷提高,創新思維不斷的激發,精誠團結、兢兢業業、精益求精成為共同的精神價值追求。每個學生獲得了全面發展的機會,“知行合一,篤行於小”的校訓內涵成為學生共同的價值取向。學校把求真務實、和諧創新、追求卓越作為永恆的追求。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