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日 學校操場 跆拳道展示
(三)課堂文化建設
1、幸福課堂的研討
我們以學校提出的幸福教育理念為引領﹔積極構建符合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及個性發展需要的動態的,充滿活力的,生態的(自然、和諧、自由),快樂的幸福的課堂。
我們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學生調研活動,教師認真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從中了解他們心中的幸福課堂是什麼樣的。根據孩子們的期望開展教師的研討。在此基礎上召開了以《讓幸福之花在課堂綻放》的教師研討會,各組教師的代表將學生討論的情況匯總向大家作了匯報。然后教師們研討了什麼是幸福的課堂,大家談了對幸福教育的理解,還談了幸福課堂如何打造與實現。然后以學科為單位,分別開展了打造幸福課堂教學模式課例展示活動。
2、一四四六模式“問題導向+引導自學”教學課型探索
我們在幸福課堂研討的基礎上,以課堂為中心,進行教學模式改革。我校在教學中推廣了“問題導向+引導自學”教學模式的高效課堂理念。在不斷探索中組織了例如“激趣,減負,提質——問題導向,引導自學課型”這樣的多次展示研討活動。通過學生自學、交流、教師指導總結、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好地完成了“問題導向、引導自學六個學習環節,把課堂轉變成了讓學生自學的學堂。
“問題導向加引導自學”課型實踐表明充分的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兩個方面的作用,是培養孩子們自學能力的理想課型。我校將此課型的探究和推廣作為這幾年深化教學模式研究的重要舉措,切實實現減負增效,進而打造高效幸福的課堂。
3、實施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確保質量提升
改革考核評價制度:針對各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課程標准要求,進行了考核評價改革試驗。語文學科根據學生年齡及知識層次分布設立每月專項考核,內容有:朗讀、寫作、查字典、百詞、積累背誦、書寫等,成績計入學生發展性評價手冊。 英語學科在2014年開始實施樂考。
(四)教師文化建設
1、開辟渠道,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在校本教研中,我們還積極開辟多種渠道,以“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進行各種專業培訓研討。先后組織不同學科的教師外出參加教科研活動。為促進教師總結反思,使學習效果落在實處,我們要求每位外出學習的老師回校后不僅提交外出學習考察報告或體會,並在全體或教研組教師范圍交流匯報並且針對先進經驗結合實際分別研究如何改進我們的教學。每個學期外派參加培訓的老師有幾十人次。
2、建立名師工作室,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
學校建立了名師工作室,有幸聘請北京市各區的特級老師,以講座、研討、聽課、評課、指導集體備課等多種方式近距離與專家共同教學研究,形成我校獨特教學研究的專家群體和教師群體。在“第八屆全國小學英語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暨教學觀摩研討會“中,張思敏老師榮獲課堂教學優秀課展評一等獎和”最佳語音語調獎”,曲悅、耿繼峰老師獲錄像課一、二等獎,張思敏、耿繼峰、耿新倩榮獲論文一等獎。
(五)學生文化建設
緊緊圍繞“培養幸福力”的發展目標,堅持“以人為本,以德育人”的管理理念,按照“樹立德育為首意識、創新德育活動載體、提升校園文化品味、打造和諧溫馨校園”的工作思路,大力實施“德育隊伍提升工程、特色班級爭創工程、文明習慣養成工程、校園文化育人工程”,使學校凸顯出“德育隊伍優良化、班級管理規范化、德育途徑課程化、校園環境人文化、師生關系和諧化、學生素養全面化”的德育體色。
1、堅持立德樹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我校德育教育堅持深化愛國教育,通過主題班會、主題活動、參觀展覽、觀看影視、讀書征文、演唱革命傳統歌曲等途經,結合重大紀念日、節日活動,培養學生愛國、愛校園、愛集體、的情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細抓養成教育,班主任在班級常規管理工作中要進一步細化,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引導,注重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2、建立完善幸福德育體系框架
學校德育工作以“幸福教育”為主線,圍繞學生培養目標構建了幸福德育工作體系,建立了創新、開放的德育教育模式,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鼓勵學生自由選擇,師生平等對話,強調教師對學生的引領和導向作用﹔開展中國傳統美德教育,借鑒與吸收西方文化中適用於我國市場經濟的價值觀念,拓展學生“國際視野”,從而幫助學生提升“世界眼光”。
3、開展豐富主題活動,促進學生幸福體驗
以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讀書節、紅歌會、等方式展示並將其作為學校特色建設的重要舞台。為學生追求個性的發展追求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從中讓師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與幸福, 突出了校園文化活動群眾性、廣泛性、參與性的特點,形成系列化、特色化、常規化。
4、打造多元社團活動,提升學生幸福指數
為調動師生積極向上的熱情,展現良好的精神面貌,推動學校教育的良性發展,自2012年3月起,我校結合工作實際,長期成立了以文體活動為主的各類學生社團50多個,包括籃球、田徑、音樂、舞蹈、信息技術、科技制作、書畫等方面內容。我校社團活動始終堅持從學生興趣出發,結合學校日常教學工作,因勢利導,活動經常化、多樣化,學校體育、藝術2+1活動蓬勃開展而一年一度的慶六一“社團展示”活動,涉及項目多達30來個,更是成了許多社團成員脫穎而出的舞台。
(六)公共文化建設
1、 和諧家校關系的建設
學校建立了由主管德育的副校長擔綱的家校協作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以校園為主陣地,以社會為依托,以家庭為基礎的“三結合”的協同管理體系,邀請家委會成員為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出謀劃策。同時,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機制,提高家校協作的力度和效度,學校通過班主任隨訪機制,全員家訪、家長學校培訓講座、家長座談會、家長接待日、學校開放日、家校聯系單等形式和家長教師協會、家長委員會、家校互助小組等組織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宣傳正確的家庭教育思想,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學方法。
2、加強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關注生命教育
積極創設法制教育活動載體,通過觀看法制教育片、組織法制講座、知識競賽、征文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和法制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進一步深化“平安校園”創建活動。通過上課、廣播、櫥窗宣傳、參觀、開設健康之友、學習之友欄目、讓學生逐步學會悅納自己,關懷他人﹔讓學生懂得我成長,我幸福﹔精彩人生,始於足下。
(七)校園環境文化建設
學校對校園環境進行了規劃和設計,為全體師生提供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精致美觀、優雅和諧的美麗校園。整個校園以現代風格為主,學校大門處的噴泉在庄嚴與大氣的廣場和棕紅色現代教學樓的映襯下顯得靈動和優美﹔食堂門前的小橋流水,輕盈游動的金魚,為緊張工作、學習的師生帶來了片刻的愉悅和溫馨﹔美麗的銀杏大道為優雅的校園增添了一份浪漫﹔坐在教學樓后被紫藤花纏滿的長廊看向對面的音樂噴泉,讓人感到心曠神怡﹔而教學樓內中式典雅風格的茶歇室讓人流連忘返,茶藝社團的同學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耳濡目染地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染和熏陶。
自2011年轉制以來,我校先后被評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文明單位、大興區科技教育先進校、大興區藝術教育先進校、大興區教育系統信息宣傳工作先進單位。教師獲得150余項全國、市區級各類獎項,學生獲得300余項全國、市區級各類獎項,得到家長及社會各界的贊譽。國家總督學顧問、學校名譽校長陶西平先生,國家總督學、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柳斌先生以及市區各級領導多次到校視察,對學校辦學情況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