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人民網>>教育>>正文

大學生村官把鄉村美景"背"出大山 偏僻村成熱門景點【2】

2015年03月03日08:31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大學生村官把鄉村美景"背"出大山 偏僻村成熱門景點

  老牛灣“旅游元年”

  2月28日一早,何蛟本計劃去老牛灣村,但大雪封住了,從縣城通往老牛灣還有49公裡盤山路,他隻好駕駛自己的奇瑞汽車去辦公室加班。公裡表顯示車已行駛10萬公裡,何蛟說至少有6萬公裡是為了跑老牛灣的事。

  2007年,村裡已經有了“農家樂”。老牛灣村民郭帥生介紹,老牛灣的獨特地理環境最早被國外游客發現,零星的歐洲游客和自駕游客偶爾會造訪這個古村落,個別村民就做起農家樂生意。

  何蛟記得他第一次走進一戶農家樂的場景:數間破舊的窯洞就是客房,每孔窯洞裡堆著五六床臟亂的被褥。這家農家樂還提供飲食,店主邊說菜價,何蛟邊蹲地上用小樹枝算加法:五六個菜,價格達四五百元。“我覺得這有點宰客,老牛灣名聲一旦臭了,就很難再發展了。”

  但他當時沒吱聲,他一家接一家到村民家走訪,沒人拿這個毛頭小伙子當回事。村民說,老牛灣的旅游跟種地一樣,也是“看天吃飯”,等著國外游客和自駕游客無目的的到來。

  摸了情況后,2008年8月,何蛟背著背包來到距離老牛灣較近的旅游集散地包頭。他背包裡是滿是A4打印紙,印著老牛灣的介紹。他月工資900元,這趟出差卻自費吃住,沒錢印彩色傳單,黑白的宣傳單隻能看出陡峭的河岸和盤繞的黃河。

  何蛟花了3天時間,敲開包頭近20家旅行社的大門,一家家去推介老牛灣,“人家不忙時,會給我倒杯水再拒絕,不耐煩的直接轟我離開。”直到最后一家旅行社,耐心聽完他的介紹,說他們剛好有個攝影採風團,“要不咱們試試?”

  那年“十一”,他通知各農家樂店主到村委會“領游客”。兩輛大巴車開進了老牛灣,導游舉著小黃旗招呼游客下車,六七十人的旅游團站滿了村委會院子。

  老牛灣沸騰了,以前從沒旅游大巴和舉著小旗的導游來過。一位農家樂店主說,這一年,是老牛灣的“旅游元年”。

  “計劃經濟”發展農家樂

  2008年“十一黃金周”后,游客越來越多,何蛟開始真正“改造”老牛灣。

  他還記得初進老牛灣農家樂的“宰客”感覺, “口碑壞了,游客隻會繞著老牛灣走。”

  2010年3月,何蛟組織了個旅游團,目的地是北京延慶、懷柔等地的農家樂,團員是老牛灣的農家樂店主。

  到了延慶的農家樂,一行10多人吃了頓飯,10來個菜,才花了300多元。老牛灣的農家樂店主開始議論自己的菜價和菜式。“人家延慶的農家樂也用豆腐做菜,咱偏關縣的豆腐也很勁道,秤鉤鉤著都不碎。”

  回到老牛灣后,何蛟請來了偏關縣招待所的大廚,教店主們做菜。此后,老牛灣的農家樂服務水平卻發生了改變。有農家樂改善了自己家的設施,有的降低了飯菜價格,改善了飲食花樣。

  這時的老牛灣旅游,由於是何蛟親自去跑的市場,各旅行社都先跟何蛟聯系。何蛟用“計劃經濟”分配游客,農家樂做得好,分到的游客多﹔做得不好,分到的游客少,甚至分不到。

  “我是想讓農家樂店主知道,他們需要切實提高服務質量。”何蛟說。之后幾年裡,老牛灣的農家樂逐年增多,達到20余家。

  隨著游客越來越多,2010年前后,何蛟又召集農家樂店主成立了鄉村旅游合作社,制訂服務章程,“讓社員用自己制定的規矩約束自己,把老牛灣的旅游服務規范起來。”

  為了討論服務標准,他召集合作社的社員們開了17次會。章程制定出來后,何蛟就不再分配游客,讓旅行社直接聯系農家樂店主,“覺得哪家好就選哪家。”

  何蛟則把更多精力都放在開發當地的旅游文化上,他找村裡老人詢問當地的民俗,查閱歷史典籍,一遍遍修改導游詞,每次有游客前來他都親自當導游講解。最多時,他每天要帶六七撥游客游覽老牛灣。為的就是讓老牛灣給游客留下更深的印象。

  他的開場白會說:我叫何蛟,我是老牛灣村的大學生村官。

  但逐漸,村民們向游客介紹他,會說:你們看,他就是我們老牛灣的灣長。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郝孟佳、熊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