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黨網·時政
經濟·科技
社會·法治
文旅·體育
健康·生活
觀點
訪談
國際
軍事
大灣區
台灣
視頻
圖片
教育
登錄
注冊
退出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記住登錄狀態
忘記密碼?
教育
首頁
|
滾動
|
原創
|
思政
|
高考
|
留學
|
嬰幼兒
|
中小學
|
大學
|
職業教育
|
人民日報寫作課
即時新聞
引導學子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需求
讓牧區娃娃上學“一個都不能少”
把畢業論文寫在實踐成果裡
精工細做,把德育貫穿於教育全過程
中考改革,從“育分”轉向“全面育人”
供應鏈人才培養,如何走上數智化新路
破“五唯”,教育評價需實現三重超越
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譚鐵牛: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 全力支撐教育強國建設
復旦大學黨委書記裘新: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 為建設教育強國打頭陣、當尖兵
北京電影學院成立影像傳媒學院
人民網
>>
教育
>>
教育銳評
遏制青少年近視肥胖 如何用好“體育療法”
2022-04-20
法治副校長:呵護“少年的你”
2022-04-19
藝術院校:選才“以人為本” 育人“因材施教”
2022-04-19
“強基計劃”應以特色培養模式吸引考生
2022-04-15
當曼徹斯特大學的碩士成了崔各庄的“城管”
2022-04-15
高度重視家庭家教家風建設
2022-04-15
大齡讀研為哪般
2022-04-14
研究生培養,要以課程為抓手
2022-04-12
高校辦學,不能“一切為考研讓路”
2022-04-12
職業教育數字化要把握三個“用”
2022-04-11
“授權”“鬆綁”離不開科學的人才工作業績觀
2022-04-10
清理不合理入學門檻:重申“有教無類”
2022-04-06
遏制考研“高考化”:必須扛住功利化辦學“壓力”
2022-03-30
超八成青年“睡前玩手機”亟需警惕與矯正
2022-03-25
開設人工智能專業,不能隻為“蹭熱點”
2022-03-24
主動作為,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2-03-22
提升中小學教師科研素養要打好“組合拳”
2022-03-22
講好北京冬奧這堂思政大課
2022-03-15
用好北京冬奧會遺產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22-03-15
專家建言應全面評估考生研究能力
2022-03-13
積極探索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作業設計
2022-03-01
教育部出招 有助培養更多體育人才
2022-02-24
給孩子余力發展自己、做好自己
2022-02-15
教育行思:冰雪運動,從點燃激情到穩步提升
2022-02-15
創造開放環境 自主培養高層次國際化人才
2022-02-10
勞動教育應既有“勞動”又有“教育”
2022-01-27
新興職業釋放雙擁新動能
2022-01-22
學生午休“躺睡”工程 應有剛性考核機制
2022-01-21
“雙減”后首個期末考試不該再現“聰明藥”
2022-01-14
江歌案給留學帶來哪些啟示
2022-01-13
上一頁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頁
鄭水泉 劉 輝 徐 坤
黃寶印 賈德忠 洪俊杰
於成文 郭 勇 田 彥
李曉華 馬建新 邢紀紅
許 強 李潤東 郭 毅
本期“教育思享匯”聚焦“教育強國建設背景下的教育創新與高質量發展”主題,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思想動能與決策建議。
教育銳評
把畢業論文寫在實踐成果裡
喜見更多的“思政小課堂”
家庭教育始於心的互動(暖聞熱評)
呵護學者專心治學的寧靜環境
勞動教育不能隻晒不做(評論員觀察)
為穩就業出更多實招暖招(人民時評)
學生體育運動,期待更多新探索(快評…
爭當新時代好少年(人民論壇)
高中學位擴容是改革良機(新知)
本網原創
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譚鐵牛:以教育家精神…
復旦大學黨委書記裘新:大力弘揚教育家…
北京電影學院成立影像傳媒學院
北京市東城區教育系統“七一”主題黨日…
以文化人 培育講好黃河故事的時代新人
新中國成立初期珍貴紅色貨幣在中央財經…
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盧建軍:傳承西遷…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今年新增人工智能專…
中南大學校長李建成:期待與同學們金秋…
中國民航大學嚴正聲明:未與相關機構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