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黨網·時政
經濟·科技
社會·法治
文旅·體育
健康·生活
觀點
訪談
國際
軍事
大灣區
台灣
視頻
圖片
教育
登錄
注冊
退出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記住登錄狀態
忘記密碼?
教育
首頁
|
滾動
|
原創
|
思政
|
高考
|
留學
|
嬰幼兒
|
中小學
|
大學
|
職業教育
|
人民日報寫作課
即時新聞
以技能培訓賦能人才成長
智能設備重塑“教”與“學”
“衛國戍邊進課堂”活動在中國政法大學開展
每日一題丨家長應該如何糾正孩子做家務時的錯誤?
每日一聞丨載人登月“進度條”持續刷新
每日一句丨光陰虛度是自誤
老場景“變身”假期潮玩新地標
跳繩裡有大學問,中消協教你如何科學挑選
寧夏職業技術大學正式挂牌成立
學前教育優質普惠 江西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5.04%
人民網
>>
教育
>>
教育銳評
教育行思:冰雪運動,從點燃激情到穩步提升
2022-02-15
創造開放環境 自主培養高層次國際化人才
2022-02-10
勞動教育應既有“勞動”又有“教育”
2022-01-27
新興職業釋放雙擁新動能
2022-01-22
學生午休“躺睡”工程 應有剛性考核機制
2022-01-21
“雙減”后首個期末考試不該再現“聰明藥”
2022-01-14
江歌案給留學帶來哪些啟示
2022-01-13
仝卓舞弊事件的幫凶一個也不能放過
2022-01-12
落實“應考盡考” 呵護每一位學子的讀研夢
2021-12-24
時評:體育中考改革是對“健康第一”理念的踐行
2021-12-22
應當重視高校教師“亞健康”問題
2021-12-17
表情包為何成為年輕人的社交“副語言”
2021-12-15
根治青少年網癮需要標本兼治
2021-12-15
知網侵權判賠 “壟斷堡壘”如何攻破
2021-12-09
政策紅利助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1-12-06
“雙減”之后,教師面臨的“加減乘除”
2021-12-06
觸摸碰撞中,年輕人的“傳統文化含量”變高了
2021-12-01
青年學生期待更深入生動的防艾知識教育
2021-11-30
防控兒童肥胖須更新養育觀念和習慣
2021-11-19
謹防迷信背后的騙局
2021-11-19
別讓娛樂圈的名利場誤了未成年人
2021-11-18
讓性教育成為每個孩子的必修課
2021-11-17
教育孩子,家長要關注細節
2021-11-16
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
2021-11-16
“雙減”引發的新時期教育思考
2021-11-16
家庭教育促進法出台后 還要走好哪幾步棋
2021-11-16
充分發揮青年科技人才作用
2021-11-15
抑郁症納入學生體檢要好事辦好
2021-11-11
大學生就業去向反映社會變化
2021-11-09
隨遷子女憑居住証入學是落實義務教育權利之舉
2021-11-09
上一頁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頁
教育銳評
以技能培訓賦能人才成長
堅持閱讀,自我成長的重要方式
上好國防教育“必修課”(人民時評)
讓閱讀成為人生剛需(暖聞熱評)
結合實際,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
抗戰烽火中的教育之問(教育時評)
守護青少年成長,向網絡爛梗說“不”
在“校館弦歌”中汲取奮進力量
加強一體聯動 推進技能型高校產教融合
本網原創
“衛國戍邊進課堂”活動在中國政法大學…
每日一題丨家長應該如何糾正孩子做家務…
每日一聞丨載人登月“進度條”持續刷新
每日一句丨光陰虛度是自誤
每日一聞 | 西居延海近五年來首度進水
每日一題丨兩代人教育孩子,怎麼避免沖…
每日一句丨用我們現在的理解,做我們所…
全國音樂名詞審定委員會成立
中秋月映家國夢 萬家燈火話團圓
全國中小學信息科技與人工智能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