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上大学更加轻松自由?
中国留学生遭遇“大一恐惧症”
如果你在准备留学,而每天只在乐此不疲地比较着大学的排名,盘算着专业是否热门,关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到手,签证能否顺利过关……那么,你已经陷入了严重的留学申请误区。
这不是危言耸听。对“被留学”现象,有专家指出,其问题症结出自部分学生和家长在考虑留学时过于“近视”。他们秉持“以始为终”的心态,只将跨出国门作为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
目前,不少学生和家长对海外学习状况和生活状态缺乏认识。
高燕定指出,中国学生出国前一般只知道美国大学的排名,而不了解美国大学的具体情况,对留学准备不充足。很多人不知道,在美国读书会那么苦,尤其是在美国读本科,尽管一学期选4到5门课程,但一门课的参考书就可能多达15本,量大,速度快,学生会学得比较深,学得比读研究生苦多了。在国外想成为优秀的学生,那要做好经常熬夜的准备。
去年有媒体爆出“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名校退学率高达25%”,这个数据引起多方质疑,其准确性有待考证。高燕定认为,这个数据是绝对不可信的,爆出这个耸人听闻的数据是很不负责任的。戴丽丽认为,数据不太可信,但这应引起中国学生和家长反思,出国不应该是为了逃避国内的高考,到国外留学不是出去镀金,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
哥伦比亚大学研二学生刘骥,本科时就在美国就读,他告诉记者,对新生而言,语言问题是最大的障碍,如果学习基础和习惯较好,没有语言障碍的学生往往表现得都很优秀。他认为,很多问题,比如课堂表现、作业表现、与老师的互动以及是否适应教育环境和生活文化,都是语言问题折射出来的。如果语言能力好,他们会主动寻求各种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提供帮助。
刘骥介绍说,美国大多数学校都有规定,GPA2.0(平均成绩点数)以下,如果是初犯可以留校察看一学期或一年,如果第二年还没有提高,就会被退学,但这都是以非常隐私的方式通知到个人。
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的萧邦平,清晰记得他读大一时遭遇的尴尬。那时,父亲要看他的成绩,他会找很多理由不让父亲看。当初他是放弃国内保送名校资格申请出国的,在国内算得上优秀,但在南加州大学大一GPA仅为2.2,他觉得成绩太寒碜,拿不出手。
萧邦平说,中国人喜欢报喜不报忧,中国学生在美国大一的艰难情况,很多被隐藏掉了。据他介绍,2012年波士顿大学公布的国际生报告中,中国学生大一阶段平均GPA仅为2.57,低于3.11的平均水平,退学率更高达7.32%。然而,适应美国生活后,大四阶段中国学生的平均GPA跨越至3.3,甚至数届包揽最高毕业荣誉。
国外迥异的学习环境给中国学生在入学初期带来了巨大的劣势,萧邦平说,“大一恐惧症”已经成为中国留学生自我安慰的新兴名词。中国学生大一和大四的两种极端表现说明,中国学生学术能力并不差,但缺乏自由化政策的使用经验,缺乏多文化并存社会的生活能力,缺乏自由管理下的独立学习技巧。
《汉莫拉比法典与欧洲文化起源》这样的课程标题是不是让你毛骨悚然?萧邦平说,大多数中国学生都因为不擅长选课而在大一被这种跟专业完全无关的偏僻科目所折磨。然而,抢课、换课等学术操作技巧是美国学生从高中时就娴熟掌握的,不公平的竞争从一开始就让留学之路更加崎岖。
萧邦平说,很多大四毕业生甚至都不知道,美国大学其实为国际学生提供了史诗级的教学资源库,包括个人顾问、课业补习、专业调换、论文指导、成绩协助以及挂科重修,等等。可惜能够娴熟运用这些资源的中国学生寥寥无几,很多人甚至连专业都不知道如何选择。
美国课程评分完全是百分百由教授自主决定,然而,中国学生往往在挂科后才深刻理解到“讨好教授”的重要。萧邦平指出,在关系维护上,中国学生却连美国学生社交圈都无法融入,如何明白教授对学生评价的倾向性?这正是文化鸿沟和背景差异所带来的问题。
实际上,拿到offer只是留学生涯一个新的开始,要避免“被留学”,更需要在学术政策、文化适应、自我规划等方面做好准备。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