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高考年代秀:70年代 宁愿交白卷也不偷看(组图)【3】

2014年06月07日17:03    来源:燕赵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高考年代秀:70年代 宁愿交白卷也不偷看(组图)

  那一年,我高考(下)

  摄影 马利

  1979年

  宁愿交白卷也不偷看

  讲述人:老宋大学教师

  1979年,老宋经历了复读,成为高中班上唯一一个本科生,班里还有考上专科和中专的,都算考中了,算下来超不过10人。当时的考题其实并不太难,一个现在的合格中学生都可以轻松地考个好成绩,文科不仅要考语文、数学、外语,还要考历史、政治、地理。数学按照总分的30%计入总分,英语成绩做参考,不计入总分。而语文试卷的作文题也是现在的高考再不会出现的:给出一个很长的故事,阅读完毕后,要求考生根据文章主旨,改编主人公的故事。

  老宋在沧州的一个小县城读高中,1979年以复读生的身份参加高考,40多人的班级,年龄还是很悬殊,最小的14岁,最大的28岁,真实年龄还会更大,有的同学家里孩子都上小学了。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大家一阵兴奋,但同时也有些害怕。老宋没有报考当年的高考。“没想到,1977年的那场高考并不难,一些学习成绩远不如自己的同龄人考进了大学。”次年的老宋不再犹豫,但由于这一年的题目比上一年难多了,老宋差了30多分。

  1979年的高考,考场纪律没有现在森严,教室里坐得满满的,到了时间,监考老师讲了注意事项,就唏哩哗啦考起来了。考了十几分钟,一个男生满头大汗推门而入,说睡觉睡过了,同学们哄笑,“你咋不再多睡会儿”。后来听说,还有考生更甚,迟到时间太长,考点都不让进了,老师劝“都快考完了,你才来,还考个什么劲”,这名同学翻院墙进了考场,做了几十分钟考试就结束了,后来居然还考上大学。即使如此,考场秩序却比现在好很多,座位之间距离很近,“那时候,眼神都好,不用斜眼就能看到旁边同学的试卷,但这是很卑劣的行为,大家情愿交白卷,也不会偷窥别人的答案,考场秩序基本上全靠自我道德约束。”

  考上大学后,老宋的人生轨迹随之发生了变化,从读书到工作,几十年一直没有离开大学。小学、初中、高中的小伙伴们,有的在家务农,有的在县城工作,有的当了领导,有的成了民营企业主,老宋的生活相对平稳、安逸,年过半百,没有养老、医疗等后顾之忧。不过,看到农村的小伙伴,老宋也羡慕,他们与土地为伴,子孙满堂,人丁兴旺。

  “新三届”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的前三届即77、78、79级大学生,以区别于66级、67级、68级“老三届”中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聚集了“文革”十年被耽误的人才,以平均不足5%的超低录取率(包括本科、专科、中专)成为中国当代史上难以复制的一代。毕业30年后的今天,在政、商、学各领域,他们中很多人成长为当代中国社会的精英分子和中坚力量。

  1999年

  赶上扩招第一年

  讲述人:大牛省直机关公务员

  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很多县城的高三学生只顾埋头苦读,并不太关注新闻。“当时,还是通过班主任知道高校要扩招的消息。”当年的高考生、现在省直机关工作的大牛说。

  备考的紧张气氛让班里的同学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高考前的一次课间,一些学累了的同学趴在书桌上睡觉,还有一些学生在小声讨论问题。上课铃声还没响起,班主任陈老师就面带笑容地召集同学们提前上课。大牛回忆说:“高中三年,能在老师脸上看到如此轻松的笑容并不容易。”“同学们,你们一定要再加把劲!”大牛清晰地记得老师站在讲台上激动地跟大家说:“今年高校的招生规模还将扩招30万人……”不等老师说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掌叫好。大牛说:“班主任带来的消息让同学们特别振奋,尤其对于我这样学习成绩一般的考生来说,扩招给我带来了巨大的信心、力量和希望。”

  这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牛去锅炉房打热水,锅炉房师傅伸着食指和中指,绘声绘色地演说:“俩都能考上一个,这没考上的得多难受啊”!那时候,还没有本一、本二、本三这一说,就是重点、本科、专科。如果没有扩招,大牛差不多能考专科。

  1999年的高校扩招,这一世纪末的转折使得更多人感到自己的生命从此有机会伴随这一世纪的转换而升华。大牛说,能赶上那次扩招,自己是幸运的。按照往年的录取比例,以他当时的成绩只能上一所专科学校,由于扩招,他最终考上了河北大学,四年学费四万元,现在看回报率非常高。毕业那年,公务员考试还没流行,文科生大牛运气不错,考上了省直机关单位的公务员,“两次都踩到点上了”。

  “高考很苦闷,很压抑,但是如果你找到一个催促自己奋斗的目标,比如能吃商品粮,比如能改变家里的生活状况,你总能在辛苦之后尝到高考改变命运的甜头。其实高考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5%左右。随着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规模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需求,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也越来越突出。1999年6月16日,原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出紧急通知,决定高等教育在年初扩招23万人的基础上,再扩招33.1万人,这样当年普通高校招生人数达到153万,招生增幅达到42%。那段时间,全国各大新闻媒体上“今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大幅增加”的通栏标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扩招带来的弊病日渐显现,大学教育质量下降、毕业生就业难……高考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2003年

  非典下提前高考

  讲述人:小周

  2003年非典时期的高考经历留下一段不同寻常的记忆。保定望都的小周,高考前两个月如往常一样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时,突如其来的非典扰乱了整个复习节奏。

  2003年4月,距高考还有一个月零十几天的时候,因为SARS的肆虐,学校下令所有的走读生住校,当时她认为只不过是十余天而已,并没有放在心上,因此,只是由母亲推着一辆自行车载着铺盖被褥,送她到了学校。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学校西门口有许多走读生的家长在送自己的孩子,有几个女孩子在悄悄抹泪,有的大人也红了眼圈。

  之后,有了类似住校生的饭卡,有了宿舍,有了早自习,有了晨跑,却没有了外边的消息。校园IC卡电话前边永远都要排长队,经常是下了晚自习就跑来排队,一直等到快熄灯,还没有排到,慌慌地跑回宿舍,鞋一脱倒头就睡。老师们和同学们一起被封闭了,真的是以校为家了,班主任每天都往宿舍跑,挨个检查体温,监督着温度高的学生去医务室,陪着同学们吃难以下咽的一日三餐,跟宿管员一道往宿舍喷药,“背着塑料桶,带着口罩和手套,就像棉花地里打药水差不多”。

  刚住宿的那些日子,小周各种不适应,八人间的宿舍里,晚上有人挑灯夜读、有人打鼾、有人说梦话,第二天,小周就像复读机一样,给大家重复一遍。

  当时,最闹心的一件事情不是SARS,而是严重的睡眠不足。上课时候总有人不停地向老师点头。有一回,自习课上经常有酣睡中的同学被班主任惊醒,班主任训斥一番。没办法,真的没办法。只有喝咖啡,甚至直接吃咖啡粉,以味觉来刺激大脑。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的家庭都富裕到买咖啡,女生拧自己胳膊大腿,男生洒脱一些,困了就睡。

  最难过的是,每天早晨要围着400米的操场跑3圈,那时候同学们经常逃避跑圈,很多人因此躲到侧楼的厕所里。“从那个厕所的窗户可以望见外边公路上来往的车辆与行人,天气好的话,可以远远地望见我家的楼房。”小周说,因为离北京近,防御措施也特别严密,家长从门口递点东西都非常困难,连个小纸条都不好递进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与父母的沟通就是打了两次电话,真的是靠自己了。“高考那两天,学校租了大车,把我们到外校考试的考生拉到考点,一车学生,三四个老师陪着,考场上,我的位置是第一行第一列,监考老师特别亲切,说轻松些,准能考好,结果我有点超常发挥,考上了不错的大学。”

  对于高考改变命运,小周感觉不深。如果高考在你的今天,那高考是最重要的;如果高考在你的明天,那努力学习是最重要的;如果高考在你的昨天,那高考就是人生中一朵浪花。

  2003年是建国以来高考情况最为特殊、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一方面,高考日期提前一月。从1979年开始,我国高考就固定在7月7日至9日举行,而7月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月份,部分地区非常炎热,国务院征求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意见后,从2003年开始,高考调整到6月7日至9日。另一方面,非典病情大肆蔓延,尤其是4、5月份,遇到的困难超乎想像,还好,都过来了。

  2003年6月,高考入考场前必测体温。(记者李会嫔)

原创文章:

高考第一天:送考大军 不给考生添麻烦

的哥温馨送考 亏本也无怨言

考生轻松出场:都做完了,作文是可圈可点的好作文

四川高考作文题揭晓 网友:近五年来最正常命题

高考直击:无锡姑娘睡过头 泪别第一场语文考试

班主任睡过头 全班准考证被堵路上

高考组图:

2014年高考高清组图:来自考前的微笑

2014高考大片儿上演 铺红色地毯迎明日之星

高考背后,他们默默付出(组图)

高考很忙:不只是考生一个人的战斗(组图)

成都:高考考场外的等待(组图)

考前最后一刻 将读书进行到底

山西高考大幕拉开 家长在场外守望

各省高考试题点评:

高考语文(重庆卷)解读:古代小说首次作文言文材料

韩可胜:我怎么写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

中学名师第一时间解读2014北京高考语文卷

2014年安徽高考名师点评:作文审题角度难度降低

人大附中语文教师点评2014高考作文题

专家王莹、田圆评价北京“阅读板块”试题

中学老师徐南南、何杰评价北京大作文试题

全国高考试题:  

语文: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汇总出炉(完整版)

天津  广东语文B卷   新课标II  安徽  湖北  江西  湖南

 

 

  

 

 

 

 

上一页
(责编:李小琳、林露)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