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研究的。對專業沒興趣、獨立思考能力不足的人,讀研真的等於浪費時間!職業規劃意識的缺乏、人生目標的缺失,更讓人為現在的學生擔心。
收入和心理預期不成正比,是很多學生的一個心結。2003年畢業的本科生,平均月薪4000元,個別人甚至超過6000元。現在的本科生,起步階段收入也不過是當年的水平,卻少有高薪的可能,成了菜市場的雞蛋——一個價。
看到本科畢業后就業壓力大,有學生就想繼續讀書深造。關於考研好還是出國好,我隻提一點: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研究的。對專業沒興趣,獨立思考能力不足的人,讀研真的等於浪費時間!
我教過的本科生裡,就有一些成績優秀的同學選擇讀研,結果發現自己不適合做研究,隻好混到畢業找份湊合的工作。別忘記,這還是前些年就業相對景氣的時候!
學生們在面臨求職和深造這種人生重大抉擇前出現的諸多不良反應,讓我感觸頗深。除卻專業熱門程度下降、就業壓力逐年增長以外,職業規劃意識的缺乏、人生目標的缺失是更讓我為現在的學生們擔心的,但這已經超出了輔導員或者老師可以“教”學生的范圍了。
所謂有理想,並不要求每個人都志向遠大,但底線是需要為自己找到一個支撐人生方向的坐標。本科生絕不能等到大三暑假才開始考慮到底是讀書還是工作,申請出國還是復習考研﹔大二暑假裡就應該考慮清楚!
曾多次被點評的“80后”一代,越是年輕,越表現出理想的缺失。我也感到,現在的不少學生,身上表現出了一個年輕人本不應該有的功利心態和人雲亦雲。很多學生坦白,他沒有喜歡或討厭的專業,也沒有目標,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更別說合理規劃。到必須做決定的時候隻能隨大流,也不知道是否適合自己。
其實,我一直告誡我的學生們要有理想,並不要求每個人都志向遠大,但底線是需要為自己找到一個支撐人生方向的坐標。在我看來,本科生絕不能等到大三后暑假才開始考慮到底是讀書還是工作,申請出國還是復習考研﹔大二后暑假裡就應該考慮清楚了。大學讀兩年,對專業和自己的潛力都已經有大致了解。准備找工作的,要有針對性地學習實用技術,參與偏重實用的項目。在培養能力上,進實驗室和自學、實習一樣重要,可以找實驗室的任何老師提出申請,可惜很多學生都不知道這一點。對專業有興趣、要讀研究生的,無論在國內還是出國,都要扎實理論基礎,尤其是數學。有條件的應該提前進實驗室,參與與理論相關的科研項目。報考研究生時,一口氣讀到博士,也是性價比較高的長遠考慮。而對自己專業沒興趣、打算轉行的,也要盡早確立目標做好准備。最怕的就是,既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但也不知道喜歡什麼專業。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