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高考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試題庫
人民網>>教育>>正文

2015北京高考語文試題【2】

2015年06月07日16:59    手機看新聞

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6—19題。

醉翁操【1】

蘇軾

琅然,清圓,誰彈?響空山。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2】。 醉翁嘯詠,聲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時而童巔【3】,水有時而回川,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4】。

注釋:【1】據本詞序,歐陽修喜愛琅琊幽谷的山川奇麗、泉鳴空澗,常把酒臨聽,欣然忘歸。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閑記譜,請蘇軾填詞。【2】蕢,草筐。《論語·憲問》:“子擊磬於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3】童巔:山頂光禿。山無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繩。此處代指琴。

16.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響空山”與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寫出了山的空寂。

B. “荷蕢”兩句以《論語》中荷蕢者對孔子擊磬的評價,贊賞醉翁懂得鳴泉之妙。

C.“醉翁去后”兩句描寫醉翁離開琅琊后,作者空對流泉,以吟誦表達思念之情。

D.詞作最后三句是說醉翁雖已離世,聲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卻仍然得以留存人間。

17.詞作開篇幾句用了以聲寫聲的手法,用玉聲形容泉聲的清亮圓潤。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題。(5分)

①下列詩句,沒有運用這種寫作手法的一項是(3分)

A.龍吟虎嘯一時發,萬籟百泉相與秋。(李頎《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B.商聲寥亮羽聲苦,江天寂歷江楓秋。(劉長卿《聽笛歌留別鄭協律》)

C.蜂簇野花吟細韻,蟬移高柳迸殘聲。(韋庄《聽趙秀才彈琴》)

D. 寒敲白玉聲偏婉,暖逼黃鶯語自嬌。(王仁裕《荊南席上詠胡琴妓》)

② 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2分)

白居易《琵琶行》同樣運用了這種手法來寫琵琶聲:“________,________。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18.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4分)

①古代文人常常喜歡“嘯詠”,除了本詞中的醉翁,陶淵明也曾寫

到:“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歸去來兮辭》)(2分)

②這首詞與歐陽修《醉翁亭記》有密切關聯。詞中“惟翁醉中知

其天”“醉翁嘯詠,聲和流泉”,呼應了《醉翁亭記》中 “醉

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________,________”等寄

情山水的名句。(2分)

19.歐陽修《醉翁亭記》描寫了琅琊山的四時景色,表現了作者以山水自適、與民同樂的情懷。與之相比,蘇軾這首《醉翁操》所描寫的景色和所表現的情懷有

何不同?(6分)

四、本大題共6小題,共24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20—25題。

說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門前的梅花初綻,據說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給我取名“梅”字。父親自小教我古詩,關於梅花的詩很多,到現在還能一口氣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與桃李混芳塵”“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歡曹雪芹的“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誤吞丹藥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關於梅,人們談論太多,種梅,賞梅,寫梅,畫梅,梅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雖知道這名字極美,但每當別人問起我的名字時,又覺得難以啟齒,太俗了,取這個名字的人太多,聲音聽起來也悶聲悶氣的,對這個名字的尷尬,一直不能釋懷,到美國后就馬上給自己取了一個雅致的英文名字,以為總可以脫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記得第一次有個墨西哥人問我名字,我就告訴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問“梅”是什麼意思,我說是一種花,那人打破砂鍋問到底,問什麼花。我突然張口結舌起來,記得梅花翻譯成英語是plum,就是李子,遲疑了一下,就說plum。那人噢了一聲,就不再問了,顯然他對這個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個美國人問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訓,不再說李子花,就啟發他說,是一種花,中國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說“是玫瑰花”。我有點失望,就進一步啟發說,這種花,很美,在冬天開放,中國人最喜歡,經常把它們畫成畫挂在牆上,寫進詩裡。那人想了想說:“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國人的家裡挂著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認識的中國花。”

我一聽又沒有希望了,也難怪,很少美國人了解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何況一種花草。

我說梅花是被中國人挂在牆上,捧在手上,供在心裡的,是深入血液和靈魂的一種花。他似乎被我感動了,突然對梅來了興趣。

這胖胖的老美認真起來,有一天他突然跑來興沖沖地告訴我,蘇菲,我找到

了梅,結一種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訝然了,是的,有些梅花是可以結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艷花者無果實,有美實者無艷花,難得梅兩者具美,梅的美不僅是果實,這老美隻知道吃。

第三個問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樂的,我想這人是有藝術感受力的,反正他沒見過梅花,就信口開河起來。我說梅花是中國最美的花,有幾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飄香,不屈不撓,自強不息,鐵骨冰心。中國人傾心於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陳介眉的官員,聽說孤山的梅花開了,立即棄官丟印從京城千裡迢迢騎馬狂奔至杭州,“何物關心歸思急,孤山開遍早梅花”。還有一個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獨自欣賞梅花時,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從此入孤山種梅花,一輩子沒有下山,以梅花為妻。那人睜大了眼睛問:“真的嗎?”“真的。”我說,他有一首寫梅花的七律,在所有寫梅花的詩中獨佔鰲頭,無人能比。“眾芳搖落獨喧艷,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我脫口而出。如果你讀了這詩,看了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樂曲,中國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寫出“梅花四弄”。

從此,那人每次見我,必問梅消息,一天被逼無奈,就從網上找出梅花的照片與繪畫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詳半天,說,很像桃花嗎,枯瘦的桃花,還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顏色。我不再想解釋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說梅花的美就在於疏、瘦、清、斜。

顯然這位藝術家也誤解了梅花。我怎麼告訴他在萬木蕭瑟,大雪壓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樹梅花迎雪吐艷時,那種驚心動魄。怎麼才能告訴他,千年老梅,鐵枝銅干,如枯若死,一夜風雪后,突然瓊枝吐艷,那種絕處逢生的滄桑感。怎樣才能告訴他,當你為情所困,輾轉反側時,突然一股梅香襲來,幽幽而來,又悄然而去,那種神魂顛倒。梅花的美是攝人魂魄的,如果賞梅在淡雲,曉日,薄寒,細雨,或小橋,清溪,明窗,疏籬,再加上詩酒橫琴,林間吹笛,這時候你很難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間尤物,人間與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個西方人閑聊,不知怎麼就談到自己國家的國花,他異常興奮,竟說得淚花點點。我也不由自主又談起梅花,他說他的,我說我的,他說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說的他也不懂,有一點是相通的,對一種花的深入靈魂的熱愛。

梅花,幾千年的書香繚繞得骨清魂香,幾千年的詩心陶冶得如此美麗。中國人的心裡千回百轉的梅魂,在與世界相遇的過程中煥發出獨異的魅力,成為民族精神的寫照。

(取材於蘇菲的同名散文)

20.下列詞語中的“說”,與“說起梅花”的“說”,意思最接近的一項是(2分)

A.游說. B.說.合 C.話說. D.學說.

21.下列對作品內容的理解,最准確的一項是(3分)

A.與雅致的“蘇菲”相比,“梅”是不大動聽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於懷。

B.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對梅花有很好的藝術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寫出“梅花四弄”。

C.本文明寫對梅的熱愛,在無意識中也表現了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隔膜與誤解。

D.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來,梅花不僅滲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的精神。

22.下列對作品中有關知識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墨梅”是用水墨畫的梅花,在黑白濃淡之間呈現出蔬、瘦、清、斜之美。

B.由林和靖“眾芳搖落獨暄妍”一詩詩體推斷,該是寫作年代是在魏晉時期。

C.倒數第三段中稱“梅花是人間尤物”,“尤物”在這裡指特別美好的事物。

D.“梅”與“鬆”“竹”並稱為歲寒三友,都是歷代中國畫家酷愛的創作題材。

23.本文寫了作者與外國人之間圍繞著梅花展開的幾個故事,在謀篇與立意方面匠心獨具。請結合全文加以賞析。(6分)

24.本文倒數第三段描寫了哪些賞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寫出了梅花怎樣的品質與格調?(6分)

25.本文結尾寫到:“梅花,幾千年的書香繚繞得骨清魂香,幾千年的詩心陶冶得如此美麗。”請緊扣“書香”與“詩心”,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4分)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吳立軍(實習生)、熊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