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人民網>>教育>>正文

單親留守兒童困守廣西山村 孩子幼時母親因貧出走【4】

2015年05月25日08:41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單親留守兒童困守廣西山村 孩子幼時母親因貧出走

貧困弱化感情紐帶

東升村負責婦聯工作的吳月團也是外來媳婦,她老家在廣西南寧賓陽縣,於2000年在廣東打工時認識了丈夫陽飛興,當年結婚,次年生子。如今,丈夫在外打工,她在家照顧孩子和老人,“家庭是要靠感情維系的”。

吳月團說,嫁過來的外地媳婦中,離開的10多人佔小部分。她分析稱,外地媳婦離開,窮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因素是感情出問題,“外面的世界總比這山坳坳裡好得多,如果感情或家庭關系不好,女的在外面又遇到了更喜歡的人,即使家裡條件好,也有可能會離開。”

但在當地村民眼中,貧困,導致本土村民與這些見過世面的外來媳婦之間的感情難以維系,這是當地單親留守兒童出現的主因。

東升村村支書侯進輝也想做些事情拉動村裡經濟發展,讓年輕人在家也能掙到錢,這樣孩子就能得到父母照顧,杜絕母親拋棄幼子離開的情況發生。

他曾在2008年牽頭成立蔬菜合作社,引進茄瓜種子,與10多戶村民一起種茄瓜,第一年收成很好,“很多農戶一畝地能掙1萬多”。但第二年價格下降,農戶虧損,依然比不過打工。

侯進輝想過發展旅游業,也想過把本村的土雞、柴雞蛋通過網絡推銷出去,但一直沒有頭緒。他想給村民做示范,今年率先種植了80畝禿杉,准備做長線投資,還准備投資養殖雉雞。此外,縣裡還給了政策,村民在當地發展種植油茶、茶葉,建造羅漢果烘烤房等,均能得到相應補貼。

這些措施,即使能見效,也需要時間。

來自社會的關心也時有出現。40多歲的蘇桂珠從2003年就關注這裡的留守兒童問題,她和身邊的人尋求企業家及其他愛心人士幫助,不定期看望孩子,並於2012年注冊成立了桂林心之樂未成年人援助中心。來自共青團廣西區委和龍勝縣團委等部門的關愛活動也曾見諸報道,可這畢竟不是來自父母最直接的愛。

村小學的蒙老師發現,單親留守兒童雖然在學校表現得很合群,但與其他孩子還是有區別。有一次,她給學生放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學生的反應就不同,“能得到母愛的學生很多都會哭,但留守兒童跟父母一起生活太少,好像已經適應了沒有父母的生活,從未跟母親生活在一起的學生表現得更明顯,好像這一切都跟他們無關”。

強強沒想到的是,在去年11月份,他被帶到桂林見到了媽媽。陽錢良說,詹某某突然給他打電話,說想看看孩子。

此前,強強偶爾問過媽媽去哪裡了,得到媽媽出去打工的答復后,強強不再追問。頭一次見到陌生的媽媽,強強顯得非常拘謹,“我告訴他,這是你親媽,他也是隻顧著低頭,不說話,在適應了一天多之后才放得開”,陽錢良說。

這是一家三口第一次一起走在路上,三個人逛了商場,媽媽給強強買了兩身衣服、兩雙鞋、一架遙控飛機、一輛遙控坦克,還有《唐詩三百首》等課外書,強強都很喜歡。

4天后,詹某某離開,強強也被送回了東升村。

今年2月19日,強強生日那天,媽媽打來電話祝他生日快樂,“我媽媽說,如果我期末考試得了三個A,她就給我5000塊錢,還給我買一台電腦、一輛單車”。

但陽錢良說,去年那次見面之后,詹某某就打過這一次電話,此后陽錢良再找,詹某某就不再接聽電話。京華時報記者多次撥打陽錢良提供的詹某某手機,均無人接聽,發送採訪短信亦未獲回復。

強強說,自己喜歡媽媽,但從未想過她。他覺得,自己已過了10年沒有媽媽的日子,即使沒有媽媽也可以過得很好。

(強強、小韋、東東均為化名)

京華時報記者懷若谷發自廣西桂林京華時報記者陶冉攝

上一頁
(責編:張晴(實習生)、熊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