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團參加密雲縣第十屆合唱比賽
一草一花一木,入景﹔一事一物一人,入情。嶄新的教學樓,寬闊的塑膠操場,先進的教學設備,綠叢中閃爍著星星點點的花朵,平實而精致,置身其中,寧靜而幽遠。
這便是北京市密雲縣穆家峪鎮新農村小學。
學校位於密雲縣城東約8華裡,屬城鄉結合部。始建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 2009年7月進行徹底改建, 2010年9月1日投入使用。學校佔地13803平方米,建筑面積6055平方米,現有教學班17個,在校生588人,其中一半以上來自祖國各地。在崗教職工38人,專任教師100%達到本科及以上學歷。
2012年,在密雲縣文化館的大力支持下,第一支農村完小藝術團----“七色花藝術團”在我校正式成立。近4年的探索、研究和實踐,學校全面打造優質美育特色教育品牌,逐步走出了一條從課外活動特色到美育特色學校的素質教育之路,開啟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大美育教育發展的新航程。
花園學校構筑美育基礎
馬克思說過:“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穆家峪鎮新農村小學,高樓矗立,綠草青青,鮮花吐艷,蝶飛蜂舞,綠樹環繞。在改造校舍、新增設施時,學校力求使每一幢建筑、每一項設施設備、每一處綠化,都能體現文化的內涵和教育的功能。草坪邊一句善意的提醒,樓梯口一雙提示靠右走的足印,學校電視台一句親切的關照,辦公室門前一個及時而必要的提示,牆上的一幅畫、櫥窗裡的一首詩……隨處可見的文化無時無刻都應發揮它的育人功能,讓校園時刻“流淌著自然和靈性,成為美麗的畫,成為抒情的詩,成為文體的書,讓校園成為師生生命棲居的家園,成為師生放飛生命智慧的樂園和實現人生價值的綠洲。”
教學樓樓道的布置,班級文化的布置,更是師生展示自我、奮發向上的園地。 “我為班級增彩”展板敦促著每一個孩子的進步和收獲,督促著每一名員工的付出與汗水。造紙術的發明者蔡倫、圓周率的發現者祖沖之、京張鐵路的設計和建造者詹天佑、兩彈元勛錢學森、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者牛頓等為人類作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的畫像激發著師生對科學探索的欲望與追求﹔孔子、孟子、陶行知、梁啟超、夸美紐斯、蘇霍姆林斯基等一位位古今教育家的畫像警醒著師生要學習他們的教育事跡,感悟他們的教育思想,踐行他們的教育實踐。教學樓1—4層,責任教育的名言警句貫穿始終,“責任重於泰山,工作意味著責任,責任意味著落實,把責任落實到位。”、“責任是一種認真的態度,一種自律的品格,是一種使命,一種對完美的追求,是道德的承載,一種榮譽和歡樂”。這些名言警句似無聲的老師,潛移默化地警示著師生的責任意識和責任精神。
多彩社團打造美育特色
學生社團曾被譽為是學生的“第二課堂”,“七色花藝術團”成立后,在密雲縣文化館的扶持下,學校率先開展了詩歌朗誦、快板、山東快書、聲樂、情景劇表演、空竹6個藝術社團文化志願服務活動,縣文化館志願者每周三到校輔導,不管刮風下雨,天氣多麼惡劣,不管志願者任務多重多忙,周三下午都會准時站在師生面前,把他們的藝術特長傳授給學生,學校也為每個藝術團安排了相應的老師,輔助志願者的工作.志願者每周三來面授,學校就利用周一、二、四下午的社團活動時間,由學校的老師進行輔導排練,老師們手把手的教、逐個動作表情的練,在學校六一兒童節上,同學們精湛的表演,贏得了家長經久不息的掌聲。
2014年4月始,在北京市、密雲教委的引領下,學校進一步規范了原有的社團活動,大力推進每天課后1小時課外活動。首先,學校制定《課外活動計劃實施方案》,領導班子一起開會研討修訂完善方案﹔接著,組織召開家長會,細致而全面地向家長介紹《課外活動計劃實施方案》,向家長下發學校要設立的社團名稱,並要求家長與孩子一起“本著自願”的原則,選報所參加的社團﹔然后,學校將學生所報的社團進行統計,遴選學生參加每周周二到周四每天1小時的課外活動。在小組設置的時候,與“七色藝術花”活動有機整合,原有的空竹、校園劇、山東快書等小組學校繼續保留。至此,課外活動在原來志願服務者輔導的基礎上,有聲有色地繼續開展。為了保障活動的順利進行,保障活動的質量,課外活動領導小組,不但對活動的過程按時督導,還對活動的效果進行整體評價。此外,還充分利用讀書節、科技節、藝術節、體育節,對開展的活動情況進行展示、檢查、評比、表彰,從而加強和鞏固課外活動在學校的地位。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