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人民網>>教育>>正文

別樣高考文化 韓國高考面面觀【2】

2015年01月18日10:07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獨特高考制度

韓國高考分文理科,又設文理科的必考科目及選考考試科目和任選考試科目一共5科,考生要在一天內考完5門科目。2014年,韓國高考的科目為“韓文”“數學”“英語”“社會研究/科學/職業教育”“第二外語/漢語/漢字”。由於考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文科、理工科或職業教育,所以應考時的具體考試科目自然就不同。考生可以考全部這5門,也可以根據擬報考學校的要求選擇其中幾門,其中“韓文”“數學”和“英語”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

“社會研究”的考試內容分為“生命與倫理”“倫理與思想”“韓國歷史”“韓國地理”“世界地理”“東亞歷史”“世界歷史”“法律與政治”“社會與文化”“經濟”10門,文科考生必須選考2門。“科學”內容分為“物理Ⅰ”“化學Ⅰ”“生物Ⅰ”“地球科學Ⅰ”“物理Ⅱ”“化學Ⅱ”“生物地球Ⅱ”“科學Ⅱ”8門,理工科考生必須選考2門。“職業教育”內容一共分為“農業科學”“工業”“商業”“海洋學”“家政經濟學”5門,職業教育學生必須選考1門,而且隻有完成高中職業教育課程80%的考生才有資格考。

“第二外語/漢語/漢字”內容分為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漢語、日語、俄語、阿拉伯語、越南語、漢字,考生根據擬報考學校的要求,可以選考1科,也可以不考。鑒於中國文化對韓國的深遠影響和中韓經濟的密切聯系,選擇漢語和漢字的考生較多。

2002年初,韓國實施新的高考制度。新制度的最大特點是對考試成績不再計算總分,而將各科目的考試成績分別打分,然后依據分數段確定各科目的等級以及綜合等級。等級一共劃分為9個級別,每年的等級比例根據每年的考生人數確定。各大學將根據高考各科目考試的等級、學生的高中手冊、大學的面試成績等綜合情況錄取。實行等級制后,考生不會像過去那樣因差一分或零點幾分而落榜。

韓國課程與評價院負責韓國高考的命題、組織實施、評閱、公布考試答案和成績。高考結束后,該院負責高考的工作人員與監考老師等將考生的答卷收集好后,先掃描成電子圖像,再判卷、計算與核對成績,最后公布答案和成績,考生拿到成績大約需要2周的時間。

考試成績公布之后,考生根據各大學的錄取分數線報考志願並提交個人資料。每位考生可以選報3所大學。大學審核申請入學的考生的資料之后進行面試,面試合格者就被錄取。具體來說,大學先考察考生的書面資料——高中三年的學習成績、學校表現、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和校外各種競賽的狀況、家庭狀況和個人的未來設想等,然后再對通過考察的學生實行面試(一般在第二年的1月至2月進行)和自主出題的復試。考官通過跟學生面對面的交談,了解學生未來的發展潛力,兩項都合格之后,不少學校還會給學生一個最低高考等級,通過它才可能被正式錄取。目前韓國各大學都在擴大這種多方面考察學生的招生比例,單純靠高考成績招生的比例越來越少。如果一名考生同時選報3所大學並且都被錄取了的話,那麼考生就自己決定去哪所大學入讀。

考題頻頻出錯

韓國課程與評價院院長金成勛2014年11月24日在政府世宗辦公樓表示,2014年高考的兩門學科中出現了錯題,給學生、老師和學生家長造成了困擾。他對此感到非常抱歉,並決定引咎辭去院長一職。金成勛因此成為韓國歷史上第三位因高考試題出錯而下台的韓國課程與評價院院長。

縱觀韓國高考歷史,出錯題並不止一次。自韓國1994年首次實行現行的高考制度以來,僅僅韓國教育部承認了的錯題事件就已經發生了5次。

韓國的學業和就業競爭壓力巨大,高考被認為是對學生十年寒窗苦讀的最終檢驗,而且對學生將來的事業前途產生不可估量的重要影響。高考得高分與否決定著考生能否在名牌高校爭得一席之地,進而決定著在職場和尋找配偶方面獲得成功,所以與中國高考相比,韓國高考“一考定終身”的意義尤為顯著。因此家長投入巨額教育資金,學生頂著巨大壓力備考、應考。但這樣一場影響人生的考試卻頻頻出錯,自然引發學生和家長的強烈不滿。韓國社會和教育專家也因此開始了又一輪對韓國高考制度的反思。

韓國教員團體發表聲明譴責:“高考中存在出錯題、難易度失衡、喪失辨別力等問題,這表明高考已遇到瓶頸,亟須進行根本性改革。”首爾教育專家朴尚希告訴法新社,事件反映出韓國學生面臨的巨大壓力。他說:“家長和學生用超過10年的時間准備一個考試,而一個愚蠢的錯誤,有可能徹底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這樣的局面需要改變。”

2014年高考錯題事件還驚動了青瓦台,引起韓國總統朴槿惠的高度關注。她在2014年11月25日主持國務會議時,不僅表示了不滿,而且還要求相關部門對出題方式進行檢討,並出台措施,從根本上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雖然朴槿惠總統的敦促很有助於推動韓國課程與評價研究院發現自身的出題問題,對高考出題進行全面反思﹔但是,誰也無法保証今后韓國高考不再出現錯題事件。

上一頁
(責編:溫靜、楊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