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中國學生是全世界上體育必修課最多的,但體質狀況不容樂觀。這是一個困擾體育教學多年的老大難問題。今年11月召開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電視電話會議,讓校園足球成為推進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探路者”,為未來的中國學生愛上體育、跨入體育鍛煉“自選時代”奠定基礎。
很多孩子說,他們熱愛體育卻討厭上體育課。體育課到底該怎麼上?
在我國,學生是全世界上體育必修課最多的。從小學一直到大學二年級體育都是必修課,加起來有14年,但很多學生竟然連一個運動項目都沒學會。“這種狀況下,學校體育必須改革,要讓孩子學會一至兩項伴隨終身的運動技能。”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說。
為什麼學了14年體育,學生沒有掌握一項運動技能?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當前的體育教學是分段式進行的,一個階段學習完一定課時的一個項目后就要轉學另一個項目,而實際上絕大部分學生並沒有掌握該項目的技能,在缺乏大量練習的情況下,學生們很快會忘掉所學的項目。
改革的途徑是進行專項化教學。今后,所有學校都要開展1+X的教學:“1”是一個專項,這是所有學生每周一節體育課都要學的,重在不斷提高技能水平﹔“X”是基本運動技能,即跑、跳、投,以及身體的靈活性、靈敏性等。這樣做一個好處就是能夠讓一名學生在其學習階段不斷學習一至兩個項目,進而能夠熟練掌握一至兩項運動技能,而這一至兩項技能是能陪伴他們終身體育鍛煉的。
在教育部門的規劃中,發展校園足球的目標實際上是三位一體。發展校園足球首先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是實現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可缺少的環節。其次是通過校園足球帶動學校體育發展,通過學校體育的發展,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提高他們的運動技能,提高他們的體質健康水平。再其次是推進體育教學的改革。
可以肯定的是,校園足球將成為推進體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通過項目教學,讓學生掌握受益終身的運動技能。取得成功經驗后,再將其推廣到籃球、排球、武術、體操、游泳、羽毛球等項目。未來理想的狀態是,學校有很多特色體育項目,學生對哪個項目感興趣,學校就教哪個項目。
我們堅信,隨著校園足球的燎原之火在國內燃起,中國足球將像被喚醒的雄獅一般,更像火箭引擎般帶動我國學校體育不斷發展,帶動青少年體質健康全面騰飛。(記者 李小偉 劉盾)
(來源:中國教育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