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工男”雲集的班級中柳楊的總成績位列專業第一。學生會、社團工作樣樣行。熟悉柳楊的人都願意在她“學霸”的名號前,再加上個“全能”。
從小學到中學,她的成績一直沒出過前3名。高中時,柳楊突然迷上了物理,她還立志從事理工一類的工作。然而,這個想法卻遭到了父母的反對。
時隔數年,她榮獲了這項以總理名字命名的南開學子最高榮譽,特別高興。“這是我大學四年最好的總結。相信,也是最好的開始。我會繼續前行,永不停歇。”柳楊說。
從西域文化中尋找漢文化的源頭,正是她的興趣所在,她的一生也將致力於此。神秘的西域文化給予她歸屬感,雖是踽踽獨行,她也願意堅守。
對語言有著天生興趣的魯鳴柳同時學習著9種語言。英語、法語、德語這些應用型語言根本不在話下,古希伯來語、古藏語、西夏語、梵語、粟特語、吐火羅語這些死語言的學習才真正考驗魯鳴柳。
“就像小時候問為什麼一樣,我要了解我們為什麼會這麼想,歷史上為什麼會那麼想。”神秘的西域,奇妙的文字,遙遠的古國文明這個巨大的謎團,吸引著魯鳴柳一步步去追問,去探索。
他不是“都教授”,但他同樣可以控制時間,他可以讓手機在一秒鐘內充滿電,可以在一秒中下載一部電影。他沒有特異功能,他隻有“石墨烯”。他是華中科技大學的張哲野。
張哲野在高中便喜歡化學,曾立下誓言:一定要在化學領域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張哲野早出晚歸,在實驗室一待就是一天。有同學稱張哲野是“隱秘而偉大”的存在, “藏身”於實驗室,用平凡的努力創造著 “神跡”。
2014年的秋冬,在華府的四個月,見了世面,耐得了孤獨,經得起打擊,當然也要更加成熟,忍受前路成長帶來的陣痛,消化小成功催生的傲氣。
2012年暑假,一支由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大一學生組成的實踐支隊踏上了河南省蘭考縣民辦教育現狀的調研之旅。
“《紙牌屋》片頭的音樂在心中盤旋升起,那畫面在腦海一幀幀閃過, ‘Welcome to Washington’,我真的來到了華盛頓”,黃斐說。
2013年7月,伴隨著轟鳴聲第一枚由大學生自制的探空火箭在內蒙古科爾沁左翼后旗的一處荒漠,發射成功。發射高度4公裡。
初中時,胡振宇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化工廠爆炸的畫面,他感覺,這就是他要找的力量。
胡振宇年少不羈隻因一個夢,在追夢的路上,他從“問題少年”變身為“90后執行董事”。而他的堅持成就了今日的“火箭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