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語文課堂“假語文”泛濫成災

2014年12月23日08:28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語文課堂“假語文”泛濫成災

  現在語文課堂教學,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貼標簽式的生硬拔高﹔二是語文的元素沒有融化在語文教學中﹔三是語文課成為表演課;四是過度使用PPT課件、音樂和其他輔助手段。

  當下學校語文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最近,我在北京的一個教學研討活動上聽了課,參與者都是來自北京重點小學的語文老師,但他們所上的語文課竟與語文相去甚遠,充斥了那麼多非語文的東西。聯想到近期不斷有家長跟我反映的其子女在小學、中學及至高中語文課上所學、所知、所感,都加重了我的擔憂,也印証了這樣的判斷:語文課堂教學亟須去假歸真。

  語文課變成聲光電灌輸試驗場

  比如,我聽了一位年輕的女語文老師講豐子愷先生的《白鵝》。這是一篇生活散文,層次分明、語言 生動、感情真摯。但這位老師一上課就用豐子愷的若干幅漫畫引入,漫畫內容既和課文內容無關,又與白鵝無關,一邊看漫畫還一邊問孩子“感動了沒有?為什麼感動?”不要說學生,就是成人見到她展示的漫畫,也只是會心一笑而已,哪來的感動?

  老師還不過癮,一定要引入她對豐子愷的理解,說“透過小事,小畫面之后,我們得到的感覺是不一樣的,豐子愷說最喜歡弦外有余音,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篇散文的弦外之音”。一篇小短文,老師就是這樣生拔高,貼標簽,要聽出弦外之音。恕我直言,我從小讀《白鵝》,沒有悟出弦外有什麼音,也許我從小沒有學好語文吧?

  由此,我想到了近年來直接或間接聽到的不少關於語文的事兒。有家長說,老師讓孩子在課堂背誦並講解《弟子規》片段,但加上一個毫無意義的要求,制作PPT。還有學校的老師告訴我,有關部門把用PPT課件、視頻、音樂等當成對老師教學設計的考察內容,要求必須使用,否則要扣除分數,甚至沒有資格參加教學比賽。如此下來,語文課變成了老師用聲光電對學生進行灌輸的試驗場,教學設備先進的地方成為了多媒體過度使用的重災區。

  概括地說,現在語文課堂教學,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貼標簽式的生硬拔高,脫離語言文字的本體教學去渲染所謂思想性和人生意義﹔二是語文的元素,即字詞句段篇和語法、修辭、邏輯、文學等解讀浮於表面化,沒有融化在語文教學中﹔三是語文課成為表演課,教師成為舞台上的主角,學生成為群眾演員﹔四是過度使用PPT課件、音樂和其他輔助手段﹔五是作為語文老師的基本素養普遍不高,比如講課的聲調語態,普遍嬌聲假氣,再比如粉筆字,有些寫得歪七扭八,還有課堂運用,課堂表達等都極缺語文教師素養。

  “真語文”是什麼

  假語文不隻在北京存在,筆者在全國各地聽到的許多課,可以說與北京大同小異,這恰恰說明了問題的嚴重性。難怪社會各界詬病語文課,難怪學生不愛上語文課,難怪學校隨便安排個什麼人就教語文,如此教法怎麼能令人滿意?

  那麼,什麼是真語文?對真語文比較早開展理論研究的吳忠豪教授說,長期以來我們對語文任務的認知一直處於左右搖擺猶豫不定的狀態中。語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課程。問題是兩者之間怎樣平衡,一直難以找到平衡點。

  吳教授認為,真語文對於語文課程進行深刻反思,認為語文課程是學習運用語言文字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作為應用教學的語文課程,就要讓學生學會溝通交流。這樣對語文課程性質的准確把握,為語文課程改革指出了新方向。語文課從原來的以學習課文思想、圍繞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來組織教學,轉變為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應用。吳教授的一番話可以說點透了真語文的核心和本質,應當為全國的語文老師們所深思。

  小學、中學、高中乃至大學語文課堂教學普遍存在的假語文現象令人憂慮,令每一個真正熱愛母語的語文工作者痛心。因此,我呼吁全國語文學界和有關領導機關正視這樣的現象,首先在語文教學中開展一場什麼是真語文的大討論,進而在語文教材、語文教師、語文評價的學校、語文教育的各個方面全面融入真語文理念,使我國語文教育回到正常軌道上來。

  □王旭明(語文出版社社長)

(來源:新京報)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