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学校通过使用“校币”来激励管理学生 引讨论

2014年12月16日08:18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学校通过使用“校币”来激励管理学生 引讨论

校币正面印有“信任、勤奋、自律、诚实、合作”等字样。

  今年新学年开始,顺德一学校启用“校币奖励”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激励和管理;无独有偶,佛山一培训机构也对学员实施了书法币激励。这一创新的做法引来了业内关注,也受到了质疑。昨日,市青少宫、市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等单位组织了专家、学生、家长就此新现象进行了热烈讨论。

   实例1

   学校:校币会尽量避免物质需求

  今年新学年开始,顺德养正学校在其小学3~6年级的学生中引入了一种新的激励方式——校币。校币的设计者马骉老师表示,根据他们的经验,学校老师最大的痛是课堂难以把握,学生积极性难以调动。去年,学校初中部实行了小组合作模式和学生评价制度,激励效果较好。但小学生的激励会相对困难。受美国教育家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中班币的启发,校币的设计者马骉想到了校币这种形式。

  记者在学校看到,校币分50元和100元两种面值,到目前为止共发行了约2万元。据悉,参与校币活动的每个班都会分成6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每天每节课老师都会对班上各小组进行评价,给出A、B、C三个等级的评价,由值周班长进行登记。上课时,小组长会观察本小组同学的表现,看是否有专心听讲,是否有互相帮助等,每人给出一个分数。此外,积极参加学校工作管理、学校活动、好人好事等都有机会获得校币。

  为了起到真正激励的作用,学校组织了各种活动来兑换校币。比如看电影、游戏体验活动。马骉老师说,对于校币的实施,学校会尽量规避物质需求,而尽量去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实例2

   培训机构:书法币对调皮孩子特别管用

  据了解,佛山禅城区绿景一路一所书画学校在年初也实施了书法币激励。他们的书法币有10元、50元、100元、500元、1000元等多种面值。上课时每个小朋友先有50元。如专心听讲,5分钟后加10元,否则老师会拿走10元。该机构杜卫星老师表示,一堂课下来,有人多有人少,孩子们会反省,会因为怕失面子而自律。

  孩子们积攒了多张低面值的书法币后,可以到老师那里兑换面值大的书法币,也可以用书法币换取对应的奖品。如10元换一个橡皮擦,100元换一支笔,18000元甚至可以换一个小直升机,等等。

  杜老师表示,实施书法币大半年以来,感觉效果非常好,对调皮的孩子特别管用。孩子的专注力一般只有15~30分钟,利用书法币让他集中精神,练习书法,慢慢形成习惯。当书法练好了,他可能就喜欢上这门课了,就会很认真地去学,去比赛。如此达到良性循环,孩子是为自己的兴趣而去学习。一般6~12岁的孩子对书法币非常重视。大一点的孩子不一定会受其激励,但都会非常珍视,像奖状那样收藏起来。

  深入探讨

  养正学校校币激励措施实施了近一个学期,受到了教育界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讨论。昨天,市青少宫、市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等单位专门组织了专家、学生、家长在东平小学就此新现象进行了热烈讨论。记者也就此采访了儿童教育专家。

  与教育公平是否抵触?

  省少先队辅导员培训中心讲师霍钰坪表示,很多公办学校也有评价激励体系。例如曾用雏鹰奖章发给少先队员,但在低年级学生中引起争执。公办学校更多考虑的是教育公平。而实施校币的养正学校属于私立学校,需要收费营利,会想方设法提供服务,推动激励措施。校币的施行与教育公平有一定抵触。

  马骉表示,学校里设置了各种渠道让学生获得校币。学习好的学生,通过好好学习获得校币。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可以通过参加运动会,在游戏中进行团队合作或发挥组织能力也能获得校币。

  家长有赞有弹

  现场家长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有家长反对表示:“长大后有长大后的生活,学生就应该干学生的事情。表现好或不好都可以奖励,奖励应该是一种生活的调节,不应进行限定,不然容易在孩子心中形成攀比,失去童真与自由,甚至造成过强的功利心。”“小学生太小,应对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

  而支持的家长表示:“社会在进步,小孩的世界大人不一定能懂。校币的特点在于给孩子权利,除了老师能发,孩子们自己也可以想办法得到。孩子其实没有大人想的那么复杂,校币只是一种鼓励,让他学会分享,学会如何做得更好。”

  专家:好激励方式是孩子找到了学习兴趣

  家庭教育专家胡萍表示,校币激励方式关键看孩子是在什么一种状态下获得校币。如果孩子只是在服从状态下获得,那是不好的。真正好的激励方式,是孩子找到了学习的兴趣,心甘情愿地配合老师的活动。但如果是为了获得认同,放弃自己的真正追求,孩子会失去自我。如果获得校币只是为了讨好老师,以后没有这种激励的时候,孩子就没有动力了。所以,实施时非常考验老师的智慧。

  胡萍认为,学习是一种高级的精神需求,不要轻易去奖励孩子。如果用物质去激励,反而是把高级的精神享受、精神愉悦降低为追求物质利益,把学习的原生动力破坏了。总体来说,校币激励并不太适合。(记者 霍泽凯)

(来源:广州日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