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2014教改足跡:體育為學生身心健康的人生奠基【2】

2014年12月30日09:49    來源:中國教育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2014教改足跡:體育為學生身心健康的人生奠基

   (一)

  學校體育工作仍然是我國教育工作的薄弱環節,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一些地方對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健康第一的思想沒有得到根本落實。在一些校長的頭腦中,體育工作仍然是“說起來重要,忙起來次要,干起來不要”。

  從事了大半輩子體育教學工作的劉老師深深感到,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印發以來,我國學校體育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體育課開齊開足了,體育教師增加了,設施齊全了,請病假的學生少了。

  今年7月,教育部發布30年來學生體質與健康變化數據。數據顯示,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在持續20多年下滑的情況下,近年來出現了積極的變化,大部分指標止跌回升,個別指標甚至出現了連續上升的勢頭。

  數據表明,學生肺活量指標逐年穩步上升﹔爆發力素質(立定跳遠)出現好轉﹔速度素質(50米跑)下滑趨勢得到遏制﹔力量素質下降速度減緩﹔柔韌性素質(坐位體前屈)指標明顯回升﹔耐力素質顯現止“跌”並逐步回升。

  應當說,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出現積極的變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政策導向和推進落實無疑是其中的關鍵點。多年來,學校、家庭和社會將過重的學業負擔一股腦兒壓在孩子的頭上,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實使得青少年學生沒有時間鍛煉。而隨著義務教育階段“減負”、取消“小升初”考試、小學畢業就近入學政策的逐步落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小學甚至初中階段學生的升學壓力。再加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的逐步實施、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的課程改革的推進和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激發了學生、家長和學校推進素質教育的積極性,學生體質狀況改善順理成章。

  今年4月,教育部頒布了《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中小學校體育工作評估辦法》、《學校體育工作年度報告辦法》三個規范性文件。《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以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為目標,旨在激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中小學校體育工作評估辦法》以強化體育課程和課外鍛煉為目標,旨在引導學校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學校體育工作年度報告辦法》以督促各地政府有關部門落實責任為目標,旨在推動各地加強學校體育工作。

  三個辦法聚合的是一個目標,即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的學校體育目標。通過監測評價學生、學校和地方的行為,建立健全學校體育評價機制,並與教育學業考核、素質評價、招生考試、質量監測、教育督導等教育評價框架相銜接。對於形成“激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引導學校深化體育教學改革,推動各地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格局無疑起到了積極作用。

  然而從目前總體上看,我國學校體育工作仍然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環節,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一些地方對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健康第一的思想沒有得到根本落實。在一些校長的頭腦中,體育工作仍然是“說起來重要,忙起來次要,干起來不要”。同時,重視學生體質的教育評價機制尚未建立,學校體育工作基本制度建設有待加強,學校體育與教育現代化要求相比還有差距。

   (二)

  中小學生體質下降出現拐點,但大學生體質健康下滑趨勢目前依然沒有得到遏制。在很多指標上,大學生甚至不如中學生。《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准》的發布,意味著高校體育工作從此有據可查。

  12月3日,湖北十堰市某中學組織高三年級1500多名學生遠足,走完6公裡后,近500名學生感覺雙腿發軟,實在走不動,隻得坐車返回學校。現實中,部分大學生的體質比高中生還差,因為他們不僅平時宅在宿舍中,生活更是沒規律,“今天睡今天起”成了他們作息的常態。

  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監測結果表明,中小學生體質下降出現拐點,但大學生體質健康下滑趨勢目前依然沒有得到遏制。在很多指標上,大學生甚至不如中學生。

  為了改變大學生的體質狀況,教育部今年7月下發《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准》,要求必須為一、二年級本科學生開設不少於144學時(專科生不少於108學時)的體育必修課,每周安排體育課不少於2學時,每學時不少於45分鐘。同時,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高校要開設不少於15門的體育項目。《標准》將學生體育測試成績列入學生檔案,作為對學生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畢業時,學生體育測試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結業處理。

  《標准》的制定讓高校體育工作有了真正的抓手,使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成為全面衡量學生發展和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指標,對推動高校把學校體育工作列入學校的發展規劃、充分發揮學校體育的立德樹人功能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保証了高校體育課時,有利於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豐富課程項目、內容,提高教學質量。這一實招被廣大高校體育工作者交口稱贊:“有了這樣的標准,高校體育如同有了‘尚方寶劍’,對學校、學生都有強大的威懾力。”

  今年1月,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全國學聯聯合舉辦了大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主題群眾性課外體育鍛煉活動。活動一經推出,各地各高校積極響應,超過2300所高校開展各類“三走”活動62萬余場,參與學生達6800余萬人次,學生對“三走”活動知曉率達90%以上。

  “三走”活動是治理當前大學生“網癮”、“少動多靜”生活方式的一劑良方。活動較好地把握了新時代背景下青年學生在思想動態、生活習慣、興趣愛好、思維方式等方面呈現出來的新特點、新需求,把開展體育鍛煉活動同服務學生素質拓展統一起來,把推進“三走”活動與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了體育活動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立德樹人方面的積極作用。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