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挂科 翹課 睡懶覺 學習心態鬆懈 聚焦“大二病”【2】

2014年03月25日18:54    來源:中國教育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挂科 翹課 睡懶覺 學習心態鬆懈 聚焦“大二病”

原標題:挂科 翹課 睡懶覺 學習心態鬆懈 聚焦“大二病”

  症狀:學業陷入低谷 專業發展迷茫

  過了春節,小王是在父母的“扭送”下不情不願地返校的。從北京考到大連某重點高校的小王,大二上學期有4門功課挂了“紅燈”,成績單寄到家裡,一家人連年都沒有過好,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輪番和小王談心,幫他分析原因。“不喜歡會計專業”,“有一段時間玩游戲來著”,“大連的冬天太冷了,經常感冒,不想去上課”……說來說去,小王索性提出要退學,重新高考,上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雖然后來勉強同意回去補考了,但不知道接下來能不能適應,想著就發愁啊!”小王的母親心情沉重地對記者說。

  西北某高校的石老師認為,除了學業,大二學生在人際關系方面也容易出現問題,比如與班級同學、宿舍舍友相處不融洽﹔班級和宿舍出現“聚團”現象,尤其是女生,以宿舍、地域等為基礎開始分化,“小團體主義”明顯,“大二是學生出現各種問題的高發期。”石老師說。

  中國農業大學的調查報告指出,大二這一年屬於“學生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發展自此進入轉折時期”。

  較早關注到“大二病”的還有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的王紅等四位教授,早在2010年11月,他們就聯名提交了一份關於“大二病”的報告,建議學校採取措施,更多關注大二學生。報告中提到,大二學生“對大學的新鮮感少了,失落感重了,缺課的多了,挂科的無所謂了,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了”。

  “大二的確是學生學業上的一個分水嶺”,根據中國海洋大學教育系講師胡樂樂的觀察,到了大二,學習進入自主階段,學生們的學業表現出現兩極分化:有的學生學習目標很明確,有的學生則表現得不在狀態,學習非常被動。

  “不少學生學習動力明顯不足,突出表現就是上課出勤率較低,學習積極性不高。”胡樂樂舉例說,上課提問時,很多學生都低下頭逃避老師的目光,“有的學生即使被老師點到名,也是模糊應對,甚至直接說不知道。”而學業上的兩極分化直接體現在考試成績上,“成績最差的不及格,最好的考了90多分。”

  北京某高校一位大二專業課任課教師告訴記者:“上學期期末考試,班上27個學生有4個不及格,如果我更嚴格一些,會有9個學生不及格,其中幾個學生的成績徘徊在及格線附近,最終被我‘放過’了。”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黨委書記景發認為,任課教師的反映,輔導員等學生工作隊伍的反饋,以及學生們的種種表現,都印証了“大二病”真實存在。

  陳華北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擔任輔導員,完整地帶過一屆學生。他認為,“大二病”具有一定普遍性,工作在第一線的輔導員對此是有共識和預知的。“輔導員普遍會提前做好防范和准備,以便在出現問題時及時應對。”

  “大二病”並非中國大學生獨有。據中國農業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金帷老師介紹,美國杜克大學在2007—2010年間,連續4年對“大二低潮”現象進行調查。通過分析大二學生的社團參與度、人際關系處理、學習壓力等一系列數據發現,與大一、大三年級學生相比,大二學生更容易感到苦悶、孤單。他們不知如何與教授溝通,不知如何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不知如何緩解自身壓力,不知如何選專業。“這與國內大二學生遭遇的一些問題有相似之處。”金帷說。

  病因:挂科打擊自信 高校關注不足

  某“985”高校學工部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學習動力整體不高,近年來,大一、大二學生挂科率有上升趨勢,學生中甚至流行“不挂科就不算真正上過大學”的說法。這位負責人舉例說,2013年秋季開學后,學校主管教學的副校長曾專門召集各學院領導開會,起因是上學期的期末考試,大一學生“高等數學”的挂科率竟然高達30%。

  “高等數學”是國內高校普遍開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作為一所全國知名的重點大學,如此糟糕的成績顯然說不過去。“是不是因為題目太難了?”面對學校領導的質疑,負責命題的幾位教授表示:“試題出得已經夠簡單了,這麼多學生不及格,隻能說明他們壓根兒沒怎麼學習!”

  景發認為,大二學生在學業上出現兩極分化,與大一時考試挂科有很大關系。他解釋說,剛入學時,學生的學業水平比較接近,心態也都比較平穩,但大一結束時學業成績會分出高下,有時差距還很大。成績好的學生收獲了獎學金,找到了自信,認為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能力是好的,甚至開始展望未來的考研、保研。成績差的學生很容易在心理上遭受打擊,“他們高中時也是尖子生,現在突然發現自己學習不行了,尤其是考試挂科,會讓他們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甚至開始意志消沉”。

  陳華北表示,根據觀察,這些學生的特點是學習被動、目的不明確,具體表現是逃課增多,即便出勤也表現不積極,甚至在課堂上睡覺,而且他們發現挂科可以通過補考甚至重修進行彌補,學習心態因此變得更加鬆懈。“他們喜歡做的就是在宿舍上網、打游戲、睡懶覺等。”

  盡管一直屬於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但北京交通大學機電學院測控專業大三學生苗存緒回想起來,依然覺得大二是自己相對低潮的一年。“大一時候的新鮮感已經過了,大三的緊迫感還沒感受到。”

  小苗告訴記者,大一時,高中積累的學習熱情還沒有消退,也想有一個好的開始,所以大家普遍學習比較努力。到了大二,大多數學生已經適應了大學生活,不少人開始把精力用在參加社團活動、談戀愛等方面。“拿我自己來說,大二時我在學院團委宣傳部擔任副部長,同時還在學校的校企合作社團任職,平時各種活動特別多,精力很分散,多少也影響了學習。”

  景發認為,問題集中出現在大二而不是大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高校對大一新生工作更為重視。

  以中國農業大學為例,學校每年都會成立大一學生工作組,除了給大一學生指定一名專職輔導員,還會給每個班級配備一名兼職輔導員,對學生的學業、生活、心理等進行全方位指導。

  “但到了大二,工作組沒有了,很多輔導員和班主任也以為學生已經度過了大一的適應階段,工作力度有所減弱。”景發表示,即便看到一些學生到了大二開始出現各種問題,很多高校領導和教師也存在這樣一種心理:大學應該包容各種類型的學生,尊重其個性,讓學生比較自由地發展,“即便犯錯誤也不怕”。

  “這種理念不能說不對,但卻不符合國內高校的學情,因為我們的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沒有經過這方面的適應性訓練。”景發表示,這種相對自由放任的管理方式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讓學生得不到應有的指導和規范。各種潛在的不利因素經過積累,到大二時各種問題開始集中出現,由此產生了“大二病”。

  不少大學生認為,“大二病”的出現,與高校輔導員在這一階段對學生的關注較少有一定關系。大一新生得到各種關心和愛護,學校對他們的管理也較為嚴格,很多剛畢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擔任的輔導員工作熱情高,熱衷於組織各類活動,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但到了大二,學生大多適應了學校環境,輔導員的工作熱情有所下降,組織的活動明顯減少,與學生的交流不如大一時密切,對學生的管理也不如以前嚴格,學生容易感到不被學校和老師重視。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熊旭、林露)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