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课渗透核心价值观
在11月1日的全市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中,众多资源在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时,也十分注重将核心价值观悄然融入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
在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学生们要在不同的实验室,分别完成“三伏贴与中药温度”“桑菊饮料防感冒”“抗疟神药青蒿素”“油水混溶不再难”“细胞的缤纷世界”“水火烫伤紫草膏”“抗菌消炎金银花组培”7个与中医药有关的科学实践活动。
也许是占了地利的优势,当记者走进“油水混溶不再难”实验室时,来自同文中学的30名同学正翘首以盼这种全新的体验模式。而他们的主讲老师,则是来自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的副所长李萍。
在知识讲解部分,李所长从学生们熟悉的百合花入手,通过菜肴、诗歌以及小时候的小故事引出本次科学实践活动的两大主角:百合和生地黄,并且要用它们为主要原料制作一款护手霜。一听说自己也能做护手霜,同学们一下子显得有些兴奋,在李所长和其他几位助教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开始称重,并按一定比例加入蒸馏水进行煎煮。
由于煎煮的时间需要长达30分钟,利用这段时间,李所长才向同学们道出今天活动的核心所在。原来,制作护手霜需要用到“水相”和“油相”两类物质相溶,而大家的生活经验是油水不溶,实践现场在烧杯中加入水再加进几滴食用油,食用油完全漂浮在水面上就是明证。“现在,你们往烧杯中滴入几滴神秘液体,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在李所长的指导下,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来的油珠竟然不见了。在一片惊讶声中,李所长揭开了谜底:“发生油水混溶的原因,是在烧杯中添加了表面活性剂,这种活性剂由于同时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所以能将油和水混匀在一起。”
明白了油水混溶的道理,接下来,同学们按照李所长给定的油相物质和水相物质进行称重、加热、搅拌,当所有物质变成浅咖啡色的膏状时,就宣告大功告成了。第一组完成实践活动的余远程同学直呼“很神奇,既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和他同组的女生李晶晶则表示,要将护手霜送给自己的父母用,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除李晶晶外,还有好几名同学也有同样的想法,郑佳佳甚至说,妈妈经常洗碗,一定很需要护手霜,将自己的劳动成果送给妈妈,妈妈一定非常高兴。看到各组陆续完成自己的作品,记者也忍不住上前试一试,护手霜抹在手上很是滋润,还伴着一股香甜的味儿。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