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过程中,来自北方交大附中初一(4)班的申齐凯同学早早地完成了实验报告,他的测量结果约为360米/秒。此时,他向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声音的传播速度和温度有关,现在室内温度比理论上的‘常温’要高,这样我的测量结果应该是正确的。那在高原和寒冷的地方再做同样的实验,数据肯定要小。”
“到大学实验室里,通过动手实验学习,这种形式特别好。”申齐凯同学告诉记者,他虽然是第一次接触声波、波长、频率这些抽象的专业名词,但是通过实验老师的讲解和自己动手实验,感觉还是能理解的。“而且整个实验过程还特别好玩儿,一点儿也不感到枯燥。”
当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来到实验室,同学们的实验基本上已做完了。“这个实验你理解了吗?能不能给我讲一下这些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你的这个实验过程?”他问来自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一(6)班的袁艺菲同学。
袁艺菲同学马上讲了她的整个实验过程,还一边指着面前的三台实验仪器,给线联平主任当场演示了一遍。“我感觉基本上懂了。”袁艺菲同学十分兴奋地说。
“这些学生都很爱动手,看来很喜欢这样的实验。”负责主讲的刘尚对这节课上孩子们的整体表现十分满意。
当日,来自本市各区县的150名初一学生在这里亲身体验了一番这些大学实验课的神奇和魅力。
穿越资源边界 社区也成学生科学实验场
11月1日上午8点半,距离开课还有1个小时的时间,在丰台社区学院授课点已经有10多名学生提前进入教室。9点半,来自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实验学校、北京十中、丰台八中等中学的学生已全部到齐,实践课准时开始。
“谁看过香港电影《保持通话》?身为工程师的女主角在被绑匪绑架后,对外求救就是通过自己拼装一部被摔坏了的电话机……”老师通过简单的导入,正式开始了“星星点灯”手控彩灯制作课。从简单的电路原理,到如何设计所需电路,再到面包板上安装芯片,连接电阻、导线、发光二极管,在老师和助教的指导下,学生把手中的自控彩灯“玩”出了很多花样。
“我们刚接触物理课,还没有学到电路图等相关知识,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很少去了解彩灯的原理,更没有动手做过,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丽泽中学初一(2)班的毕灵同学告诉记者。因为特别喜欢电子技术,小学五年级时毕灵就参加了学校的电子技术小组,成为组里仅有的两名女生之一。令她有些遗憾的是,升入初中之后因为学校没有相关的社团,多年来的爱好就被暂时“搁浅”了。当看到能够通过网上选课,到校外继续搞电子制作时,她特别开心。“这不但是我个人兴趣爱好的延续,也是课堂知识的延伸。它把将来要学的电路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最关键的是,回家后还能用学到的知识、技术自己制作彩灯。”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