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本网原创

注重培养跨学科思维 为学生个性化发展铺路

2014年10月14日08:54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中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论坛活动现场

人民网北京10月14日电 (熊旭 实习生胡少雄)10月12日,中美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比较论坛在北京三十五中国际部举行。论坛中,中美两国的高校围绕“如何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问题分享了各自学校的经验,通过对不同学科教学案例的剖析共同探讨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方法。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朱建民、中国六校联盟的老师以及来自美国中部的印第安纳卫斯理大学等五所国外高校的教育专家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上,印第安纳卫斯理大学人文和历史学副教授Dr. Lisa Toland为大家介绍了美国的“博雅教育”。她说,美国的大学非常注重博雅教育,它的核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有成就的公民。涉猎广泛的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将来进入社会后,这样的教育背景能够帮他们解决很多现实中的问题。

北京三十五中副校长黄鹏在听取了美国博雅教育的介绍后,对中国的学科教育提出了几点思考。他认为,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是“如何培养”,想要提高学科素养就不能将课程设置仅仅局限于一个学科内容中,应当有跨学科意识。他希望能够借鉴美国的经验,在课程设置上给学生们更多选择的权利,在中美教育中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下午的学术规划与综合素质评估分论坛中,中外教师针对不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阶段应重点培养学生哪些学术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北京三十五中生涯教育与素质拓展中心的董主任与大家分享了“修学旅行课程”的教育经验。她说,修学旅行的意义在于可以让同学们既能“读万卷书”,也能“行万里路”。她认为,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强调个性发展,因为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正是不同学科教育的体现。学生中心主任吴昊说,综合素养教育最重要的是让理念能够落实于实践中,只有学会思考,才能提升能力。

最后,朱建民校长表示,在高考改革后中国的学生已经走进了一个新的高考时代。这个时代的学生应该具有创造力、责任感和个性。他认为,学校的课程质量决定了未来人才的质量,因此,学校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进行更高创新力的培养。

(责编:胡少雄(实习生)、熊旭)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