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非升即走"不要堵死"偏才"之路

2014年07月31日17:23    来源:千龙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非升即走"不要堵死"偏才"之路

一些高校为了早日建成研究型学术型高校,往往在制定对教师的考核机制方面偏重于科研,偏重于论文,而轻视一线教学。清华的考核机制应该科研与教学并重,或者从事科研的就偏重考核科研,从事教学的就重在考核教学,这样教师们才会各尽所能各擅其美。

据清华大学学生刊物《清新时报》报道,4月初,清华大学外文系讲师方艳华在外文系通过述职答辩,但因为之前签订合同中规定“就职9年未评职称的老师必须离职”,因此,从2004年起任讲师的方艳华如今已到了“非升即走”的最后期限。(7月28日《中国青年报》)

一些高校为了早日建成研究型学术型高校,往往在制定对教师的考核机制方面偏重于科研,偏重于论文,而轻视一线教学。曾经,很多高校名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的现象遭到世人诟病,名教授认为上课体现不出自己的水平,让讲师、助教之类的年轻人上课吧,自己的工作是发论文,带研究生,给学校撑门面。这种现象在清华也有所体现,有学生就指出,“清华学术大牛越来越多,教书教得好的老师却感觉是越来越少,”这种现象值得关注。

方艳华老师肯定不是“学术大牛”,至于她教学成绩如何,还需要得到学校及学生的进一步认定。方艳华老师的去留为什么会引起热议,这其实反映出学校在制定考评规则时,科研与教学这两个方面兼顾出了问题。

科研与教学是这两个方面,我们不否认有的老师在这两个方面都能做得好,这样的人才高校当然是欢迎的。但事实上一个人很难做到。举两个例子说吧,当年陈景润上课就不受学生欢迎,但是搞科研却是一把好手。还有哲学家冯友兰,有些口吃,他上课时,学生越来越少。但这两个人都是国宝级人物,世所共知。如果对他们进行考核,非要强调他们教学成绩这一面,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相反,也有课上得好,但科研方面不尽如人意的现象,论文写得少,职称自然就评不上去。笔者有一个同学在高校从事十分冷门学科的教学,他在工作中也很努力,但因这类学科一直处在边缘,能发论文的地方极少,所以他也就多年拿不出像样的学术成果来。像这样的老师,我们能让他们“非升即走”么?

清华的考核机制应该科研与教学并重,或者从事科研的就偏重考核科研,从事教学的就重在考核教学,这样教师们才会各尽所能各擅其美。(作者:周二中)

(责编:周舟(实习生)、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