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高考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_权威全面报道高考

2014北京高考语文试题与解析 【6】

2014年06月08日09:50        手机看新闻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考前独立命题:

先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朱子家训》中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习近平的习家“家风”:勤俭节约、讲情义。其实,普通人家也有“家风”,请结合自己对“家风”的看法,或记叙家风的故事,或议论分析。自拟题目,自定立意,不少于700字。

命题解析:

同学们如果可以从“家风”、传统文化和精神的角度来分析,一定是文质兼美、立意深刻、兼有文史和现实视角的佳作!原文如下:

家风,是发黄的纸页上先贤流传下来经典的语录;是穿越历史、经历时光吹磨而闪耀思想光芒的精神;也是母亲的唠叨、父亲的诃责,是平凡人家的言传身教。何以立身,以德以行;何以立家,(以言以训)家风传承。(一个人在社会上存身,要有德行操守;一个家庭能够世代相传,不仅依靠血脉,更要有家庭的精神传承。)继承传统精神中美好的部分,以家庭为单位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才能够既立人以德,又强国以行。

家风来自于前人深刻阅历的结晶,这些优秀的精神有经验的积累、教训的反思,更有对后世殷切地关怀。前人好学并以此受益,则会以好学激勉后世。徐渭曾有一家风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一个“好”字说尽年青、年老读书之景,用以告诫子孙惜时苦读。前人勤俭并以此受益,则以俭以修身要求子孙。诸葛亮《诫子书》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正是对后代亲切而真挚的教导。

虽然各家之风气不同,但中华民族的优秀家风却共同指向了传统精神中积极、健康、向上的元素:求学、精思、勤俭、诚信、孝义……

于是有人会问,那些过时的东西,今天还有学习的必要么。我认为,这些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今天更倡导和发扬。在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无用论、道德堕落商人虞诈、拜金腐化追求物欲等乱象丛生。这时,我们方才醒悟古人早已用家风为我们筑起了精神的防线。“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不要小瞧每一个家庭的风貌,正是每一个小家庭美好精神的构建、家风的吹扬,才能唤起整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

当然,不能说所有的传统家风都是正面的,否则不会有巴金《家》中觉慧的出走,易卜生笔下的“娜拉”离开封建的家庭。我们应该客观冷静地面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家风在传承中与时俱进。这样才是真正无愧于先人精神的财富,对传统文化合理地继承和发扬。

在这一瞬间,我忽然想起母亲曾经用质朴无华的句子告诉我好好学习的道理,想起母亲把陈的毛衣拆开配上新线织成新衣,想起母亲用最严诃的句子批评说谎的我时严肃的表情。我想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好学、勤俭、诚信,也许不是字字珠玑,却是言传身教。春风化雨,家风化人,家风像是一阵从回忆里吹来的暖风,让我体会到长者亲切关怀和良苦用心,我要用这样美好的精神面对社会,也要将之传递给我的后代。

(来源 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 作者 杨洋) 

上一页
(责编:殷荫(实习生)、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