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分校創建於2011年,是陳經綸中學在喜迎90年校慶之際,創建的繼嘉銘、帝景之后的第三所分校。
保利分校地處學校地處朝陽最東部與通州區臨界的常營農村地區,坐落在兩限房、廉租房聚集的保利家園小區內,佔地面積2.46公頃,建筑面積19848平米,社區居民均為北京市拆遷的低收入家庭,據當地社區管理人員介紹,入遷整體人員受教育程度不高,社會經歷復雜,個別人員甚至素質很低。陳經綸進駐該地區,其目的是促進均衡教育,滿足平民地區百姓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2011年為了滿足周邊百姓的需求學校提前招收了第一批學生,首屆學生隻有一個教學班,27名學生,其中享受低保補助的家庭有2個,近一半家庭的父母因工作忙等原因不能與孩子正常相處,造成了不少教育的難題和困難學校2012年正式招生,到現在為止,初一年級6個教學班,初二年級4個教學班,初三年級6個教學班,合計16個教學班,學生445名,教職工56名。經過幾年的努力,學校已經完成基礎建設,並開始進入“新標准、新常態、新品質”的內涵發展期,在辦學過程中也初步形成了一些自己獨具的特色。
“教育管理是培養人、發展人的工作,既需要責任也需要激情,既講科學也講究藝術。”在保利分校,鮮活的教育故事讓每一個保利人對學校的辦學傳統、辦學理念、發展願景認識更具體、認識更深入,入耳入腦入心。
憧憬故事——環境浸潤成長
保利星“對兌碰”
自管自育是經綸學子德育培養方向,如何及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並給予鼓勵和表揚,養成學生自主成長的好習慣?經過多方調研,結合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學校啟動了大家非常喜愛的即時性評價體系——保利星“對兌碰”:
在每月末舉辦一次全校級別的對兌碰活動,時間為午餐后,地點可根據天氣狀況選擇教學樓一層或二層連廊,獎品種類有物質兌換與行為兌換,根據受歡迎程度設置相應的兌換星數,其中物質兌換包括學習用品、體育用品以及學生自主設計的獎品等,行為兌換包括與校長共進午餐、我帶家長看校園、上台發言、國旗下講話等。每次對兌碰可增設時下大家喜愛的獎品種類,還可以個人累積或全班積累至一學期末兌換保利吉祥物等等。
在保利,每個人都是專家,每個人都是主人,每個人都是不可替代的,同時,保利打破了“等、靠、要”的局面,變“要我干”為“我要干”,形成了“不用揚鞭自奮蹄”的自動、自發工作局面。
走進保利,你看到最多的就是師生緊張有序的學習工作的同時,陽光燦爛的笑容,大家在這個家園、樂園、學園中,成長著、快樂著、幸福著。
取得成績
保利分校自建校之初的3個教師和27名同學發展到現在的三個年級16個教學班,在校師生500余人的辦學規模。學校的辦學聲譽在不斷增強,家長的認可度高速提升,家長以孩子能接受經綸的優質教育感到自豪。
陳經綸中學是朝陽區規劃最大,群眾滿意度最高,辦學質量最高的優質學校,在歷屆中考中都始終位於朝陽區前列,以2015年中考為例,陳經綸中學總分平均分位於全區第4名,其中帝景分校位列全區第1,嘉銘分校位列第2位,本部初中位列第5位。
保利分校也在秉承經綸的優秀傳統,堅持陳經綸中學建校之初就確立的“為學生辦學”的理念,克服學生入口低的困難,在陳經綸教育集團的領導和其它校區的幫助下,目前已送走了兩屆優秀畢業生,中考成績取得了滿意效果。2014年中考取得全區第12位,2015年中考取得全區第9位的好成績。
辦學特色
“一五八”成長工程
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經綸教育倡導全人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讓素質教育真正在保利校園落地生根,根據學生發展的需求,學校開發了“一五八”成長工程,即“文化一品”、“陽光五育”、“書香八名”。
文化一品:保利分校倡導動車家族文化,激發每個學生、每位教師自主成長,自主發展,自動自發地完成學習和工作過程,目標是一流高效、和諧創新。
陽光五育: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五育並舉。
書香八名: 記名言、臨名帖、讀名著、誦名篇、聽名曲、賞名畫、覽名勝、學名家。
與此同時,學校還提出“教師引領成長、學生自主成長、家長陪伴成長、課程保障成長、環境浸潤成長”,以促進“一五八”工程的有效落實。
朋輩互助的學長課程
學長課程的宗旨是以優秀催生優秀,以卓越引領卓越。保利分校充分發揮朋輩引領作用,研發系列學長課程。如“優秀畢業生回校講學法”、“學長講述高中生活”、“校長助教團之助教經驗分享會”等活動,通過學業成績優異的往屆學長現身說法,在校優生對學弟學妹的積極引領,借朋輩之口達成教育目標,營造良好的榜樣學習氛圍,促進我校學生的整體打造和優質培養。與此同時,我們還與周圍小學合作開展中小銜接課程,讓在校每一個經綸學子走出校門,服務影響更多的准初中生順利步入中學的大門,增強其責任感與使命感。
活動形式的變化大大提升了學生積極性,真實感觸總結出的經驗分享也增強了學生對教育內容的接納程度,同時也進一步開發了教育資源,讓教育更貼近學生的實際,自我教育效果更佳凸顯。
“師友互助”學習模式
師友互助是一項簡單易行的學習策略,即學生同桌兩人為一個學習小組,學習優秀的做學師,學習較弱的當學友,課堂上通過師友互助,實現雙贏(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具體包括兩點要求:首先一定要有學生的預習,其次一定要有師友的互助,這種學習策略最早來源於即墨28中,學校在原有的基礎上,結合我們自身的特點,進行了大膽的改革與創新,逐漸從課堂走向課外(課外實踐小隊),從學校延伸到家庭(家庭互助小隊),從學習延伸到管理,先后開發了學科助教團、班主任助理團、家長志願團……
師友互助學習模式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快速提升學習成績,而且提升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責任感。促進了教學觀念、教學方式的轉變,即逐步實現從重教到重學的轉變、從重結果到重過程的轉變、從重教會到重會學的轉變。同時也進一步密切了師生關系和家校關系,促進了學校的整體工作。
跨學科主題課程整合
跨學科主題課程是基於學生學習的完整性需要,圍繞某個綜合性主題將兩個及以上的學科整合在一起,借助學科之間不同技能操作或者不同的課型組織形式,發揮每個學科的優勢與特點,合作完成這一主題的橫向聯系與知識上的縱深理解。北京市教委在2015年的《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中也明確提出了學科整合和綜合實踐活動。
保利分校自2013年就開始未雨綢繆,明確了以綜合組為核心的綜合研學活動,為學生的能力培養和提升進行有益嘗試。例如學校史地政生綜合組和語文教研組、音體美教研組攜手,在跨學科聯合教研的基礎上,設計了大型的跨學科主題課程——《魅力黃河》的展示活動。在各位學科教師的精心指導下,學生們以小隊為單位,在小隊長的帶領下,合理分工,利用課余時間圍繞黃河主題從語文、歷史、地理、思品、生物、音樂、美術等不同的學科角度閱讀相關書籍,搜集資料,結合學科特點討論展示思路與形式,制作課件,最后在年級進行展示活動。這樣的跨學科主題課程不僅能鍛煉學生的組織與合作能力,提升學生獲取與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語言的運用與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而且還可以潛移默化的改變學生以往學習知識的單一思維模式,打通學科間的學習壁壘,有利於學生多角度認識問題以及提升孩子的發散思維能力。再比如我們在八年級組織的為期7天的“魄力黃山”綜合研學活動,在課堂搬到了校外,讓學生在活動去體驗、去感受、去應用。
成績屬於過去,保利分校依然會在首都名校建設的進程中成長前行,陳經綸中學也將在深化教育改革的道路上繼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