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六五中學始建於1870年,由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創辦,原名崇慈女子中學校,1952年9月由人民政府接管,改名為北京市第十一女子中學。1972年,改名為北京市第一六五中學。2013年1月,被北京市政府批准為百年學校。
一六五中校風良好,教學秩序井然,在“全納教育”理論指導下,以“隨班就讀”工作為龍頭,面向全體,關注差異,全面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獲得了較為全面的發展。近幾年,學校以特色活動為載體,以踐行“崇尚科學慈愛包容”的學校精神為主線的校本德育課程,有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進一步提升普通中學的辦學品質。“嚴謹善教、熱愛學生”的良好教風,和“尊師愛校、刻苦讀書”的良好學風,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以生為本,探索學生全面發展的積極途徑
如果說校長是創建學習型學校的設計者,中層干部是創建學習型學校的引領者,教師是創建學習型學校的中堅力量,那麼全體學生就是創建學習型學校的推動者。一個不善於學習的學生,一個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要求和挑戰。 ——單志敏校長
學生是學校教育的主體,學生全面發展、自主發展、主動學習是學生成長進步的源泉,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落腳點,沒有學生自主發展,就沒有學校的自主發展,學習型學校創建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拔尖創新,開發學生創新思維潛能:
教育要在原有均衡狀態下實現突破,165中學打破了隻有示范高中才能培養出“拔尖創新人”的“神話”,在科學家、專業教授、學科教師的三級引領推動下,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自我超越,最終在全校創造持續增長的學習力。
2011年,作為北京市翱翔計劃學員的張天同學,首次以一名普通校學生的身份獲得北京市中學生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的殊榮。此后,學校又有3名學生成為北京青少年拔尖創新人培養項目“翱翔計劃”的學員。學校把這種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教育思路引入到初中的教學,積極把握各種機會,推動拔尖創新型學生的培養。一方面,以教研組為團體,注重對學生的學科知識能力的拔尖教育,並鼓勵、帶領學生參加各種競賽,學生均有斬獲﹔另一方面,以年級組為團體,積極為各年級知識面較廣、思維水平較高的孩子搭建學習平台。
同時,學校積極利用選修課平台,開發思維創新課程。例如學校開設了“科學創新與實踐”課程,積極開發地質博物館、首都師范大學等多項校外資源,推動師生通過全新的課程設置,接觸來自高校、研究所、博物館等尖端科研權威的全新知識和研究理念,開拓拔尖創新之路。
中科院陳遠生教授這樣評價165中學:“在引領學校科技創新和促進學生成才的教育方面善於搭台,非常注重對學生的全面教育和素質教育,重視對學生拔尖創新潛質的挖掘和培養。”
普職融通,指引學生持續終身學習方向
為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找到適合自己的終身學習發展方向,165中學承擔了國家級高中特色建設“普職融通”項目,通過在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中融入有關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技能體驗等內容的課程。針對初中生,學校利用班會、心理課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方面的引導與幫助,引導學生認識自我、認識工作世界、認識職業,了解社會對基本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的要求,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獲得持久的自我發展動力和明確的發展方向,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教師們不斷突破思維定勢,挖掘自身潛能,實現著心智模式的改變。學生們獲得了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在學習中,學生逐漸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發展方向,樹立起主動探索、終生學習的理念。普職融通工程使師生們懂得,隻有通過終身不斷的主動學習,才能實現人生的理想。
體驗學習,培養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賞識”、“尊重”、“需要”、“激勵”、“陽光”為特點的體驗式德育,已經在165中學“落地生根”,既有如“學習習慣大討論”類比較傳統的會議模式﹔也有如“頭腦風暴運動會”、“創新科學家”類創新靈活的游戲模式。豐富多樣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們跳出了被動學習的沉重禁錮,在學習中體會到了快樂﹔一改依靠學生個體完成學習的模式,引導學生在團隊學習中找到成就感。學校開展的學生“學習節”、“讀書節”、“研究性學習”等主題教育活動,都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用各種方法獲取知識,在實踐中提升自我學習的能力。學校堅持“在規范中養成、在實踐中體驗、在生活中發展、在參與中提高”的自主發展思路,構建學生自主發展模式,變“要我發展”為“我要發展”,學生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礪煉頑強的意志。
啟心培智,提升隨班孩子的學習能力
隨班就讀工作幫助了孩子們學會學習、學會生存。老師們緊扣“生存和發展”兩個主題為隨讀生開設了多門資源教室課程。包括生活類的信息技術、學做家常飯等課程,也包括知識類的《化學與生活》、《趣味英語》等課程,在這些主要通過活動參與而獲得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們掌握了獲取知識、獨立生活的基本能力和技巧,為他們的成長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七年的實踐和學習,學校目前已形成較為完備的隨班就讀資源系統。165中學曾參加“全國智障學生隨班就讀工作研討會”,向全國代表介紹隨班就讀工作經驗,受到與會代表的一致好評。
共建共享,學習型學校輻射社區發展:
創建學習型學校就要打破傳統學校的自我封閉性,加強對外開放,拓展與所在社區的資源共享,形成了規范化、制度化的長效機制,實現學習型學校與學習型社區建設的雙促進。基於此,165中學與學區內的兄弟校合作,開展學習活動。例如積極參加景山-東華門學區教學研討活動﹔與美后小學聯合開展“小初攜手,幫扶孩子快樂成長”小初銜接系列活動……通過學習資源的共享、互動,實現共同提高。學校積極將自身教育活動場地向社區開放。有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如開放學校操場、機房、心理實驗室、禮堂等多項教育資源,通過社區英文口語班、鼓樓雙語導游、隆福醫院快樂導醫、心靈茶社、愛心儲蓄社、“青青學子”環保社、學校志願服務隊等多種活動形式,在學習型社區中發揮作用。
打造美好未來的金色舞台
當一個青年學子走進一所郁郁蔥蔥的中學校園,當他(她)將在此度過一段生命中的燦爛時光,當他(她)帶著夢想而來懷揣理想而去,有沒有人知道,這幾年的中學生涯,對他(她)的人生將意味著什麼?北京市第一六五中學一定會告訴你,“在中學三年或者六年時光裡,你不僅僅收獲了知識,更收獲了健康、快樂,還有陽光,讓你的未來更加美好。”作為一所普通學校,雖沒有選擇學生的權利,但是他們有權利選擇讓所有就讀一六五中的學子,身心健康,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打造舞台,營建真愛。多年來,在“崇尚科學,慈愛包容”校訓的指引下,為了給一六五中學的學生打造美好未來的金色舞台,一六五中學的老師堅持靜心教書、潛心育人,用自己的真愛去呵護每一名學生的成長。在這種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一六五中學的老師們默默耕耘、不計回報,在學生們成長的背后,是165中的教師群體的質朴愛心和神聖使命感,這是一種無私的大愛和默默的奉獻精神。2015屆初三年級組長齊毅偉老師,在母親離世、兒子重病的情況下,依然放不下她的學生們,在陪護親人的病床前,她還在發短信囑咐年級的工作。2014屆初三年級組長栗霖老師,在學生眼中永遠是一位“淵博的學者和寬厚的母親”,孩子們有不願和父母說的話,都願說給她聽。2013屆初三年級組長翟惠老師,在臨近退休的最后一年,又毅然擔任了畢業年級的年級組長,她說“這是她義不容辭的責任”。2015年3月初三語文教師張玲老師,體檢時查出顎骨處長了腫瘤,但她不願在關鍵的復習階段放下跟了她快三年的的學生,毅然將手術定在了中考后。在畢業年級有老師病倒的情況下,教務主任高捷老師親自頂上了畢業年級的一線教學崗位,並與備課組同心協力在中考中創造了均分全區第13位的驚人成績。英語成績一直是我校學生的短板,英語備課組組長趙紅老師帶領全組精心備課,採取適合學情的教法,使學生逐漸縮短差距,在英語中考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有效地為學生提升總成績作出了貢獻。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這一切都源於對教師學生、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作為一所具有140多年辦學歷史的老校,一六五中學的教師用厚重的教學經驗、專業技能以及高尚師德風范為孩子們打造出美好未來的金色舞台。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熱愛孩子的赤誠之心,熱愛崗位的敬業精神,熱愛事業的博大胸懷和以身立教的形象之本。這難道不是真愛的偉大嗎?這難道不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最美好未來的體現嗎?
筑造美好未來的多彩橋梁
舞台是金色的,未來是多彩的,每一座舞台都升騰起一個金色的夢想,每一座橋梁的盡頭都隱藏著一個多彩的人生。為了讓每一個孩子有一個多彩的未來,一六五中學如何給孩子筑造通向美好未來的多彩橋梁?《煮酒論三國》、《數學與美術》、《舌尖上的英文》、《物理的玄機》、《化學瑪奇朵》、《定向越野》、《濕地考察》……近年來,北京市第一六五中學開設的幾十門別開生面的校本課程,如同一座座通向美好未來的多彩橋梁,讓孩子們在學習和創造的過程中,煥發出奇特的想象、自由的天性、無限的潛能。
學校教育的立足點遠遠不是讓學生學到什麼,而是學會探索什麼。一六五中學深諳這一育人之道,在已有課程資源基礎上,將校本課程分為文學、科學、藝術、體育、技能五大類別,建構了完善的校本課程體系,並通過制定課程綱要、為老師提供課程綱要的規范格式樣本、將選修課納入學校課堂常規檢查范圍等方式保証了課程開設的規范性。僅僅兩年時間,學校就先后開設了涵蓋文學、科學、藝術、體育以及技術等多個門類的校本課程49門。其中文學類主要包括文學作品欣賞(中/英文)、名著導讀、話劇、歷史人物/事件、法律和政治等方面的課程,由語文、歷史、政治老師承擔﹔科學類主要包括科學發展史、科學實驗、科學知識應用、科學能力訓練等方面的課程,由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老師承擔﹔藝術類主要包括音樂、美術、攝影、茶藝、園藝等方面的課程,由美術、音樂、勞技和其他有能力及特長的老師承擔﹔體育類主要包括田徑、籃球、健美操、跆拳道、營養建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課程,由體育、生物、心理老師承擔﹔技術類則是嘗試在廚藝、家政、金融、服務、就業指導等方面開設課程,由學校中有能力的老師承擔,同時根據情況借助職業學校的資源豐富學校選修課程,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六五中特色的校本選修課體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六五中學的校本課程體系的體育類課程當中,一貫堅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深化改革,探討新型教學模式,狠抓內部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推動青少年體育運動深入開展,進一步提高“三課、兩操、一活動”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活動能力,培養學生熱愛運動,促進學生快樂成長。近幾年來,學校體育成績突出,健美操、跆拳道、田徑在參加各種比賽中,都獲得了很好的成績,為孩子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成為當前科學減負最有力地響應。
百花齊放,更要百花爭艷。為進一步提升學校教師開發校本課程的品質,學校以教研組開發校本課程的基礎之上,還借助外部資源“筑巢引鳳”,以科研引領校本課程,成立了以“科學創新思維訓練”為核心的課程項目。其中,《物理的玄機》,就是與首都師范大學合作開設,由首師大研究生走入中學授課﹔《濕地考察》則是與地質博物館合作開設的課程,由學校地理老師帶領學生在地質博物館的考察基地進行活動學習。另外,學校還圍繞校本課程開展了“校本課程博覽會”、校本課程研討會,設立專屬獎項“金磚獎”等特色活動。學校課程開發中心主任邢樂老師說道:“這些活動對於我們整個校本課程是一個很大的促進,相當於給了我們的學生和老師一個很好的展示平台,孩子有什麼才藝,老師有什麼本事,都可以在這個平台上盡情地展示出來。這些富有魅力的課程成為孩子們的幸福樂園,他們在這塊廣闊的天地中如伯樂之馬自由馳騁、深海游魚盡情遨游,他們飢渴的心靈得以安慰,潛在的個性得以伸展,平淡的人生就此掀開美好的篇章。”
隨著校本課程在一六五中學的全面開展,對老師提出了挑戰。對此,學校不斷深化各種教師制度的改革與完善,通過開展加強基本功訓練、校本研修、教育科研和課堂教學研究等活動,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不斷提高教師伍專業素質和能力。同時,學校開展了對骨干教師進行自我學習、自我認知、生涯規劃等能力的培訓,要求教師制定短期、中期、長期專業發展規劃,確立了不同階段的職業發展目標,這為教師指導學生完成生涯規劃類課題打下良好基礎。現在,幾乎每一位老師都經歷了從制定課程計劃、設計教案及資源包、上示范課、集體備課、上課、評課、改進等環節的艱辛打磨過程。這種頂層設計、典型引路、團隊學習、現場實訓的模式有效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技能。
經過多角度的培養方式,一六五中學全體教師的育人理念發生了從“關注學生成績”到“關注學生成才”的轉變,教學方式從傳統的教授法拓展為討論、活動、游戲、體驗等多種教學方式。
營造美好未來的繽紛樂園
學校不是“鳥籠子”,時代拒絕“書呆子”,課程改革的春風呼喚我們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一直以來,一六五中學不僅是一座為每一名學生傳播知識和智慧的象牙塔,也是一座為每一名學生的美好未來精心營造的繽紛樂園。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搖曳多姿的節日主題活動、體貼入微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無一不在孩子們活潑的天性中鐫刻上深深的印記,為他們美好的多彩人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前,對於青少年來說,他們對美好的未來充滿期待,又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滿含迷茫﹔他們渴望到社會的大舞台上盡情奔跑,卻又對未知的風雨充滿恐懼。而據國內外研究表明,11至17歲是個體生涯發展的嘗試期,是生涯發展重要而且關鍵的階段。個體對未來職業的想象能力、職業興趣的培養等內容應在18歲之前完成。因此,在高中階段開設普職融通課程對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才觀、職業觀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教育意義。為此,一六五中學審時度勢,結合自身學校特點,以生涯規劃為主線、以課程建設為載體,與職業學校合作將職業教育課程引入普通高中,並成為國家級高中特色項目試驗校。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的研究生彭曦老師談到:“我們開設的選修課‘生涯指導’,是對原有校本課程體系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學校辦學傳統沉澱的一個體現。我一定會將其面向大學本科學生就業指導的專業經驗引入普通高中,讓每一名學生的未來更具有方向。這也是我們一所普通學校的責任與使命所在。在具體實施中,我們要以生涯規劃為主線,為普職融通奠基,在國家課程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融通職業教育內容,以課堂教學、職業體驗、實踐活動為主要途徑,開設生涯指導課程。通過貫穿高中三年的了解自我、認識社會、職業體驗、職業思考等系列和環節,引導學生思考職業追求與自身發展的關系,產生規劃人生的思考,認識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就是最好的職業。”從而形成了主動學習的源動力
一六五中的生涯指導課程當中,社會實踐活動成為了一個非常突出的亮點。“一日職業體驗”、“參觀職教學校實訓基地”、“職場人物訪談”、“成功職業人物傳記讀書活動”……一系列社會實踐課程不僅切切實實提高了學生的科技水平、實踐能力,也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閱歷、心靈世界。在“一日職業體驗”這項最受學生和家長的活動開展的兩年時間內,一六五中學的學生已經走入超過200家單位進行實習體驗,涉及了公司經理、教師、醫生、文秘等幾十種職業。從學生的活動反饋表中可以看出,學生在該項實踐活動過程中對自己、社會及未來產生了大量、深入的思考。大部分學生在該項活動后對自己提出了努力的要求,其中有一部分學生找到了發展的方向,甚至初步確立了職業理想。在“參觀職教學校實訓基地”課程中,老師帶領學生走入職業學校的財會、金融、計算機、烹飪、服裝設計、模特等多個培訓現場,使學生零距離接觸職業技能課程。一些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在參觀之后,發現了自己興趣愛好,從新選擇了自己的求學方向——職業高中。
尊重學生選擇——開設30余門選修課
一所好學校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適合其個性發展所需要的教育,還應充分考慮他們的興趣愛好,為其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甚至鼓勵學生根據個人需要,重新構建自己的學習目標。
165中學的選修課非常豐富,可以分為文學、科學、藝術、技術、體育五大系列,共包含的選修課資源超過50門,每學期能開設的就達30余門之多。除獨立開設的選修之外,該校還引入了JA選修課《JA經濟學》和《學生公司》,並與首都師范大學合作開設了《物理的玄機》,將大學生、職場成功人士請進學校為學生上課。
《JA經濟學》主要針對高中一、二年級的學生設計,該課程通過互動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模擬企業決策,體驗和理解經濟學概念。高二1班的武信哲和畢業班的楊瑩都選修過該課程,他們還一起創辦過“書社。
在校園裡就能親身體驗經營、管理,還能夠把政治課、選修課上學到的經濟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其實,不僅選擇了JA選修課的同學有這樣的感受,學校能夠盡可能地提供一些拓展知識和能力的空間,把課內、外的知識學以致用,活學活用,這也是其他參與其他選修課同學們的最大感受。
165中學每年年底都會舉辦“校本課程博覽會”,所有的校本選修課都將拿出自己的課程成果參加展覽,並接受全校師生的投票。無論是“最受學生歡迎”,“最受教師認可”,還是“最佳成果展示”,凡是在“課博會”中表現突出的課程,其設計教師和參與學生都能獲得學校頒發的“金磚獎”。
幾年來,學校不斷摸索完善各類選修課,力求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習成為學生快樂的體驗過程。其中,《葡萄酒的制作與品鑒》《手工皂的制作》、《攝影》《手工剪紙》《戲劇》等選修課非常受學生的青睞,這些課程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和學科視野,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他們的綜合素養。
滿足學生需要——給每個人出彩的機會
能為學生提供廣闊發展空間的不僅有選修課程,還有社團活動和各種主題實踐活動。165中學實行“選修課帶社團”的機制,學校面向全體學生開設選修課,講授基本的課程知識,然后通過選修課選拔優秀人才加入社團,進行更加專業的培訓並組織學生參加比賽。
為了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讓每個人都能夠有鍛煉和展示的的機會,學校根據學生意願成立了英文戲劇社、舞蹈社、創業社、園藝社等10多個社團,它們已經成為學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豐富課余生活的主要載體。獨特新穎的社團活動深受學生喜愛,也已成為活躍校園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說起創辦“書社”,剛剛參加完高考的楊瑩滔滔不絕,“起初我們主要經營一些大家看過的書籍,類似於‘跳蚤市場’,后來我們還設計明信片在學校出售。”因為“書社”的創辦方案設計得好,她們還得到了學校領導的“專項支持”。盡管80元的啟動資金並不多,可對“書社”的成員們來說,卻是一份不小的鼓勵。
從點對點的營銷產品,到在學校的“校本課程博覽會”上推介宣傳“書社”,大家克服了很多困難。在校園裡“兜售”書籍、明信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怎樣找到“適銷對路”的產品“投其所好”才是關鍵。“在銷售過程中,我們遭受過一次次的拒絕,甚至是同學們不理解的眼神,但我們沒有放棄,而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楊瑩說。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和調整,“書社”慢慢開始盈利了,這更增強了大家繼續辦好它的信心。
豐富的社團活動不但能增長人的知識,培養人的能力,陶冶人的情操,還能改變人的性格。翟燕欣同學是一個性格內向的女生,參加英語劇社之后,很快就從一個沒有任何表演經驗、不敢在眾人面前大聲說話的腼腆女生,轉變成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夠在舞台上輕鬆自如地表演,並且把表演當成一種樂趣和享受,對生活充滿陽光和自信的大姑娘……
“隻要你想精彩,學校就為你搭建展現自己的舞台”楊宵同學至今還記得三年前入學時單志敏校長給大家的“承諾”。三年來,他參加了學校的藝術節、學習節、科技節、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在參與和奉獻中鍛煉了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歷練了自己的能力。“不可能每個人都是全能的,但要挖掘每個人的閃光點,這就是我們最愛的母校,我們都為成為‘崇慈’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關於母校楊宵在文章裡這樣寫道。
水到渠成——中考成績連續提升
在順應教育改革方向的辦學思想引領下,在以學生自我發展為本的育人活動中,在遵循學生個性發展的課程體系支撐下,中考成績亦呈現出穩步提升的良好態勢,從2013年到2015年中考平均分增長率達到72.9%,成績喜人。2014年中考及格率達到97.7%,優秀率達到34.09%。2015年中考及格率達到95.89%,優秀率達到56.16%,示范校升學率達到52.1%。
數字體現的成績之后更是一個個學生成長的鮮活例子:
張思璇同學是我校2013屆的初中畢業生,中考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四中。剛進165中時,這個自視清高的小女孩對集體活動很冷漠,與同學相處的也不是很融洽,並時常顯得很落寞。老師們決定從她的才藝入手,推薦她參加學校多姿多彩的活動。新年聯歡會上、學校集會上都留下了她婀娜的舞姿,同學們被她優美大氣的舞姿征服了,她也在活動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體會到了集體的溫暖和關注。隨著同學間關系的融洽,隨著大家對她的信任,她開始熱心於集體活動,還承擔了組織集體活動的多項工作。這種自我認識上的轉變,也帶動了她在學習上的奮發圖強。老師們的信任與期待,加上她自己的勤奮和悟性,讓她感覺到在165中的生活充實並快樂。他的家長也從孩子剛分配來時的懷疑、觀望到最后全力支持女兒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他們從女兒的變化中,看到了165中老師們的辛勤工作。在畢業典禮上,她的母親作為家長代表衷心感謝了學校對孩子的培養,對165中的辦學理念大加贊賞。
2014屆的優秀畢業生金澤宇,剛來學校時是個很腼腆的小女生,烏溜溜齊耳的短發,總是低垂著眼睛,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上課很少主動舉手發言,老師提問時也是低頭回答,做事情放不開,思前恐后總怕做得不如其他同學好。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老師與家長聯系溝通,一致認為她性格內向,好勝心極強。在學校裡,由於學習、班級工作壓力,一旦做錯了什麼事,會一直沉浸其中,不能直面失敗,極容易產生畏難情緒,繼而懷疑甚至否定自身能力,不夠自信﹔在家裡,由於一次家長批評稍重,女兒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郁郁寡歡,從此家長也不敢講重話。老師們經常與她的家長聯系,鼓勵家長平時多抽出時間與孩子談話,了解孩子心裡的困惑,如果是學校發生了什麼事情,及時與老師聯系,便於及時解決孩子的問題﹔如果孩子在家中無意做錯了事情,要幫助她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能因為怕孩子抑郁就不敢管理,鼓勵家長和老師們在分析診斷的基礎上共同探索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和途徑,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好維護和增進學生自信心。直到現在孩子已經畢業兩年了,家長還會以手機短信的形式,感激學校老師對孩子的栽培。2014年金澤宇以558分的優異成績考取了西城實驗中學。
2015屆中考第一名孫宇辰,初一入學時是一個非常腼腆、與老師說話都會臉紅的小男孩。他對數學有很大的學習興趣,因此被選做數學課代表。三年中,老師們抓住孩子的特點,給他搭建平台。先是通過給同學講題、幫助同學解決學習上的困難,讓他先敢開口說話,慢慢的可以主動和人交流。同時老師們也特別關注他的偏科問題,鼓勵他學好英語和語文。在老師的幫助和關心下,他不僅學習成績一直在年級名列前茅,而且也能積極參與班級和年級活動。特別是到了初三,他還作為男生主力參加了畢業典禮上的男生合唱,這在初一時是不敢想象的。孩子三年的進步使家長對學校和老師的培養幫助非常認可,在初三填報志願時,家長聽取老師的建議,選擇了東直門中學,他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東直門中學的葉企孫實驗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