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中小學>>北京市中小學>>2015年北京教育改革 讓學生有更多獲得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人民網>>教育>>正文

北京第十一中學:為學生烹制教學盛宴

2015年11月11日17:59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創辦於1950年9月,是在彭真和聶榮臻等老一輩革命家關懷下,黨和政府在北京建立的第一所公立中學。目前,學校有初中教學班24個,高中教學班22個,教職工220人,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下面我們從課程建設、中考成績、學生、家長滿意率以及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等五個方面進行重點介紹:

一、為學生精心烹制的課程大餐

作為學習型學校的引領者,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始終關注學生的持續學習,持續發展,將課程建設的目標定位於:促進學生全面、個性發展,培養可持續學習、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公民。並以此為價值導向開發和設計課程,秉承“為學生的一生負責”,既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心理健康以及在群體中的感受,又有意識地通過課程的設計滿足學生的不同發展需求,挖掘學生的不同發展潛力,從而讓學生收獲滿足感和成就感,同時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索和發現,以此獲得持久學習力的提升。讓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自我組織學習的能力、創新能力、交流能力、表達能力、批判思維、合作精神、公民責任和自我導向等這些“21世紀技能”,成為學生必備的生命底色。

(一)我們的課程金字塔

就像食物金字塔一樣,讓學生獲得全面的成長和發展,需要科學的營養配比,不同的營養所佔的不同比例構成了黃金三角。多樣的課程供給根據學生的認知和發展規律,根據學生的成長所需,也構成了我們的課程金字塔。

我們的課程金字塔由三類課程構成:基礎性課程、素養類課程、研究型課程。基礎性課程重在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的學習和掌握,培養學生基本的學科知識結構和學科思維能力,注重學生基本素質和基礎學習能力的培養。素養類課程致力於學生的“實踐體驗,潛能開發和個性發展”,以“培養興趣、拓寬知識、自主發展”為目標。研究型課程則鼓勵學生的自主意識、創新意識和合作意識,以培養學生的學術素養為目標,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大膽實踐。課程金字塔的建立,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又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以及創新人才的培養。“三系列”課程相輔相成,相互支撐,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課程金字塔可以說是學校為學生提供的營養配餐,在此基礎上我們的課程設計繼續思考:營養配餐能不能符合學生的成長所需、符合學生的口味、符合學生的個性需求、能不能讓學生食指大動,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實際營養獲得。於是精心地設計和雕琢每一個食材,研發每一個菜譜,就有了我們的課程大餐。下面重點介紹幾個學校特色課程:

成長所需的生涯課程

“教育就是一種期待”,早在2002年學校就將以人的心理發展與自我完善為指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確立為學校的重點工作。在班級中設立心理委員,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使心育工作更貼近學生、更常態化。2004年學校將“生涯教育”正式定位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干,開設“生涯課程”。生涯教育是一種喚醒教育,是一種能夠激起學生個體對自己的人生做出一種較為科學規劃的教育。它強調個體的個性與全面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生涯課程作為學校的校本必修課程,採用“體驗學習”的學習方式,並為學生編寫了生涯探索和發展的成長手冊。同時將課程延伸至課外,延伸至校外,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課程。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參與各級各類的職業體驗。職業體驗區別於普通的參觀,教師會布置學習任務,要求學生要帶著學習目的去看、去聽、去感受。例如,要提前做足功課,要發現和提出問題,帶著疑問有的放矢的吸收信息﹔體驗當天要用“發現眼”,用照片記錄觸動學生自己的場景,並做簡單評述﹔要做好整理和總結,進行交流展示。學生會自發地利用自習課統籌安排人員的分配和路線﹔學生會在體驗的過程中感受到與校園生活完全不同的職場生活﹔在體驗中可能受到禮遇,也可能受到“怠慢”,在體驗中有羨慕、有敬佩、有振奮、有感恩,沒有什麼比真實的體驗更能觸動心靈學生。我們還舉辦學校職業規劃TOP10大賽,學生以職業規劃報告的形式參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增長了目標設置、搜集資料、整理素材、規劃路徑等方面能力,同時發揮學生朋輩指導的榜樣作用。參賽的學生感慨說:“什麼是最好的職業?今天的大賽讓我們領悟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我們思考自我、思考人生的開始,也是開啟未來美好人生的鑰匙。同時它更是一種生活態度,體現了我們對自己、對生活的責任感。”

營養豐富的跨學科課程

加強學生所學知識與周圍世界的聯結,是我們在課程改革探索過程中始終堅持的課程觀。我們深切地感受到,雖然每個學科都有各自的學科知識體系,但學生認識世界、認識社會是以問題的形式出現的,課程需要放寬學生的視域,穿越學科、穿越學段,對課程的營養進行加工整合、優化組合,為學生提供一份營養豐富而均衡的“群英薈萃”,同時讓學生明白學習不是接受,而應該是發現。於是我們集合多學科力量,設計了科考實踐、人文游學等課程。每個學期生物、化學、地理等學科的教師都會聯合起來組織學生走進大自然,進行實地的科學考察,百望山、鷲峰林場、懷柔水庫、鬆山林場、野鴨湖等都留下了師生探索的足跡,一篇篇科學報告、感悟體會記錄了他們嚴謹的科學精神和對自然的無限向往。

2015年暑假的第一天,學校“野鴨湖濕地課程”又一次悄悄開啟。初高中學生混齡分組,以野鴨湖濕地的前世今生和未來為主線,多角度跨學科開始了課程學習和研究。地理老師從遠古的造山運動講到媯水河的形成,講到官廳水庫,從宏觀角度介紹野鴨湖的“前世”。學生利用化學和生物學方法調查濕地人工水體和自然水體不同樣點的酸鹼度、色度、浮游生物、底棲動物、水生植物、鳥類等物理化學和生物指標,觀測野鴨湖濕地的“今生”。另外,師生們通過測量不同樣點一晝夜的溫濕度變化,研究濕地對氣候的影響﹔課程還設計了生態攝影講座、昆虫燈誘以及自然體驗活動。最后一天學生分組利用表演、演講等不同形式分享收獲,並提出保護濕地的建言,展望野鴨湖濕地的未來。課程帶給每個學生的收獲可能不同,但是對科學的興趣、對自然的情感、對問題的發現等等這些播撒的種子都會發出生長的聲音。正像初三(1)班的侯雨晴同學在她的報名信中寫道的一樣:“在看到食堂外貼的這項活動的宣傳單時,我便很想參加了。平日裡我就對大自然有很大的興趣,現在看了這項活動更是不想錯過。我成績平平,並沒有什麼突出的特點,唯一算得上特長的也隻有我正在學的跆拳道。我的愛好倒是頗為廣泛,比如唱歌、讀書、騎自行車等等。我知道這項活動並不是游玩性質的,它更傾向於科學研究這一方面,並不輕鬆。但我認為我已經准備好,可以用嚴肅認真的精神去對待它。請您相信我,相信我可以在這幾天裡認真學習,探索大自然。”

色香味俱全的實踐活動課程

課程大餐要能夠吸引學生,要加工得美味易消化,要能激發起學生多感官的體驗。課外資源的引入對實現這一要求具有極大的助益。學校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開展社會大課堂,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走進藍天,通過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實現教育的多學科融合和教育物理空間的穿越。“社會大課堂、藍天工程”工作要求學校確保每個學生每學年至少有三次外出社會實踐和課外學習的機會,而學校承諾每學年每生參加的學校統一組織的學生外出社會實踐和課外學習不少於4次,2014—2015學年,每生參加外出實踐學習次數不低於5次。2014—2015學年,綜合素質提升工程財政專項資金投入44.91萬元,而學校實際使用資金81.19199萬元。每次藍天博覽課程設計實施都努力實現學科融通,課程活動更多著力於學生思想品德、科學素養、文化修養等多方面綜合素質的提升,如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學科設計的走進大學實驗室、走進科技館、走進污水處理廠、走進天壇公園定向越野,歷史學科組策劃的走進國家博物館,語文學科組策劃的走進故宮等等,這些走出學校,走進社會大課堂的課程都將課堂延伸和拓展,成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和輔助,讓學生近距離地與知識接觸,為知識學習提供真實的體驗。

此外學校用“發現之旅”將學校所有學生活動囊括其中,一方面拉長了學生學習的鏈條,鼓勵學生將學習和研究活動繼續延伸,學會展示、交流、辯論,從而使學校活動起到支撐學生學習行為的作用,另一方面,將學校活動與學生學習相結合,將學習以更加生動的形式表達出來。我們的“發現之旅”,不以高深為目標,而是立足學生的素養培育,讓學生發現知識與其周圍世界的聯系,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思考、探究、創新和實踐的能力。通過課程化設計,設置合適的場景,將課程延展到課外,引領學生發現身邊的自然和社會問題,用恰當的知識和工具研究這些問題,讓“發現、探索、創新”成為學生習慣。

秋分——這個極具地理含義、富含中國傳統文化的節氣,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們在玩游戲闖關做任務中共同渡過。“曉地理”、“親躬耕”、“精測算”、“秋聲賦”、“蛋兒俏”五個任務活動的設計打破了學科邊界,融合了地理、物理、數學、生物、語文等不同學科的知識。“親躬耕”任務中學生拿起工具在“孟德爾實驗田”翻地、挖溝、播種小麥,體驗“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的民諺,在“自然草坪”中尋找“虎尾草,龍葵,飛蓬”等指定植物,體驗“波西卡堆肥”。“精測算”任務中學生和老師一起在烈日下測算秋分日太陽高度角,綜合地理、物理、數學三個學科知識完成挑戰﹔“秋聲賦”傳來的是學生朗朗的誦讀聲,秋天的詩詞名句被學生品讀出了別樣的情感和意義﹔“蛋兒俏”則洋溢著雀躍和謹慎,學生欣喜於“豎蛋”的成功,小心翼翼地守護著豎起的雞蛋,不知不覺中體驗著傳統文化﹔“曉地理”顧名思義是關於地理的知識問答,不同難度值的題目挑戰著學生的視野和積累,當然遇到特別難的題目也可以求教老師,知識問答變成了現場版的科學課。學生通過完成任務收集印章,獲得獎品。學生們興致勃勃,熱情四溢,開心的笑容明媚了整個校園。他們興奮地告訴老師:“太喜歡這個活動啦,在玩的過程中也學到了知識”,有的初一學生興奮地告訴老師,自己認識了十幾種新植物,還有的學生說“今天第一次親自動手測量正午太陽高度和當地緯度,印象非常深刻。”

這些“走心”的校園學科綜合實踐活動將課堂從教室搬到校園中、生活中、自然中,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在玩中學,在快樂中掌握知識。學生們即使離開了校園,但是這些都深深地留在了他們的成長記憶中,“走廊裡我們的照片還沒有摘下,一路走過,回憶著在校園中的點點滴滴。讀書節,戲劇節,英語節,合唱節,新年文化節讓我們得以站在舞台之上展現自己的魅力﹔運動會,讓我們展現力量,播撒汗水﹔學生的社團活動及研究性學習,使我們得以培養自身的興趣,鑽研有趣的課題﹔社會實踐型活動,讓我們在博物館中體會科學的力量,歷史的沉澱,在景區中感受自然的魅力。校園中的活動真的很多,記憶裡我們的生活總是充實而忙碌,在一次次的活動中我們積累自身的能力,發掘自己的天賦與興趣,感受青春的力量。這是我們最青澀又美好的年華了吧。每個人各自體會和感悟,都將成為在書本中學不到的,屬於我們的人生財富。”

回味不絕的閱讀盛宴

學校建設書香校園,實施閱讀工程,以“書香伴我成長”為主題,以課程、活動、環境、平台為載體,組織開展閱讀課、經典誦讀、戲劇展演等師生系列讀書活動,讓閱讀成為十一中人一生的習慣。學校建立多功能、開放現代、獨具特色的學校圖書館及學生活動中心,將借書、閱覽、活動、視聽、休閑等多種功能整合,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舒適、自由的閱讀環境,提供了一個的可視、可聽、可交互的開放式閱讀空間。學校圖書館藏書5萬余冊,同時擁有20余種報刊,150余種雜志,書籍流通量為庫藏的33%,每天200余人次借閱書籍,日均流量超過在校生數量的三十分之一,成為學生最喜愛的地方。學生們說:“圖書館超贊”﹔“圖書館的設立更加提高了同學們閱讀的興趣,設施安全完善,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環境”﹔“很享受在陽光下,暖暖地坐在圖書館中,靜靜讀書的感覺,非常棒”﹔“圖書館有一體機,棒棒的。可以在閱讀時聽歌。書籍內容范圍涉及廣。贊!”“圖書館是個倍兒好的地方,讓人想學習,十一中,I love u……”

學生在校園中的各個角落都能感受到濃濃的書香。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讀書角,學校各個教學樓的陽台,都被布置成陽光讀書角。學校開設語文自主閱讀課和經典誦讀課,開發了閱讀手冊《書香伴我成長》和《誦讀手冊》。學校每周還專門安排1個小時的安靜閱讀時間。學校依托發現之旅——閱讀驛站,組織各種讀書活動,以學生讀書會、演講會、辯論會、演出課本劇目、文化經典誦讀表演等多種形式開展閱讀交流與展示。學校的戲劇展演多次被北京晨報和現代教育報報道。學校編輯出版《溫暖的旅程》《在書香中成長》《竹影隨風》等讀書感悟集,匯集各個年級學生在各自閱讀主題下的讀書心得。學生文學社自己設計、編印刊物《COLOURFUL》,獨具匠心,彰顯學生氣質。

濃濃書香氤氳出的是屬於十一中人特有的風格和氣質,伴隨成長,脈脈香醇。正如校長在校刊《青春》的寄語所說:“希望你們讀著優美的語句,記錄世界的美與溫暖。希望你們將真實與自然不加任何藻飾的寫下,將生活化作紙上的筆墨。”也正如初三(2)班顧文馨同學在講述她與書的故事時所說“升入初中以來,學校濃郁的學習氣氛、齊全的教學設備,為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讓我很快能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校圖書館豐富的藏書更是讓我有了一個與書為伴的好機會,我喜歡在一個靜靜的午間一個人找一個舒適安靜的角落,靜靜地看一段文字,品一本好書﹔或二三好友結伴而坐,不時分享書中的好詞佳句,也何嘗不是一件樂事?”

(二)學習是快樂的享受

課程的有效實施離不開學習方式的改變,隻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合作地盡情享用課程大餐。學校自2010年開始參與友善用腦的實驗研究,“團隊學習、多感官教學、思維導圖等教學策略的實施以及創設輕鬆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不僅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著快樂,而且也直接助益著學生的成績。在此基礎上,學校推行“友善課堂”的建設,倡導“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學習,讓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機會,如果學生無法適應我們的教學方法,那就讓我們教會他以自己的方式學習”。各學科組以團隊學習、多感官教學、多樣化教學形式、思維導圖、學案導學等為抓手,以備課組為單位進行“友善課堂”的探索與實踐,轉變學習方式,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推進課堂教學的不斷改善,促進減負增效。

此外學校還充分利用PAD互動技術推進智慧課堂,推進教學方式轉型、學習空間改變、評價方式轉型、課堂結構要素改變,打通課內課外,共享海量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對象和學習經歷。

友善、平等、寬鬆、快樂的課堂氛圍帶來的是學生的放鬆與投入,真正地去享受學習,主動地去尋找與獲得。初三(8)班的魏航同學用“書山有路趣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來形容十一中的課堂,“一節長達45分鐘的課程,難免會有勞累與乏味。我發現教師們打破了一向嚴厲的“清規戒律”,每一位同學均可在上課時間喝水,大家自然而然地在課上放鬆心理和生理狀態,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狀態﹔老師們還推行自學式、小組合作式、探究式等學習方法,以5—15分鐘為一階段,還進行健腦活動,比如有時候老師會讓大家起立,活動腦部、頸部甚至腿部,有時候還互相捶背,那感覺真是太爽了。我們也喜歡小組的合作學習,在課上我們之間可互相討論並吸取學習到的知識,既提升了課堂上的活躍氣氛,又為每個同學建造好扎實的學習基礎,從而為接下來的學習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

二、持續提升的中考成績

站在教育改革大潮的濤頭,先進的辦學理念,助力學校中考成績連續提升。評價教改成果,量化指標和可比數據,更具直觀意義,更有說服力。

(一)近三年中考文化課平均分

2015年中考全市平均成績比2014年提高10分,學校則提高15.25分,而且連續三年實現提升,提升分值為36.4。

(二)中考前20名近三年平均分

對比市教委的統計標准,學校中考前20名學生平均分連續3年過500分,且實現了近三年連續攀升,進步23.1分,2015年的成績更是幾近540分。

(三)體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學校通過構建特色的體育校本課程、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切實促進了學生體質的增強和運動技能的提高,實現了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在近三年體育中考中,學校優秀率和平均分都名列前茅。

三、學生對教師越來越滿意

學校開展的綜合改革,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高度評價,學校每學期都開展全體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其中第17題:你對該教師的總體感覺:A非常喜歡 B比較喜歡 C一般 D不清楚,從不談論該教師﹔第18題:畢業后你是否願意回校看望該教師:A非常願意 B比較願意 C不一定 D不會。分析近三年來兩道題的數據不難看出,近三年,學生對老師的滿意率普遍上升,其中第17題,A+B的總和分別為:84.8、92.8、94﹔18題,A+B的總和分別為:86.6、94.2、94.9。

四、家長眼中的11中

學校嚴格執行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學生全部就近入學,在推進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此背景下,盡管與一部分學校相比,生源的確不盡理想,導致教育、教學的復雜性大幅提高,但在所有的家長眼中,學校全體教師始終牢記使命:“務必提升我們的職業精神,讓同學們生活在肯定與關愛之中﹔務必使我們的教學成為有效的教學,使同學們獲得態度、知識、技能的均衡發展。”

學校全體教師迎難而上,變壓力為動力,以團結進取、敢為人先、追求卓越、主動發展的工作精神,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教學改革當中,通過教學方式的創新、學習方式的變革,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互動學習的氛圍,打造輕負高質的課堂,全面助力學生成長,贏得了同學們的敬佩和家長們的一致認同。

一貝觀海景,滴水映太陽,下面的案例是眾多家長的心聲:

吳宇辰同學,現就讀於學校高一。三年前剛入初一時,成績較差,入學后第一次考試,就暴露出小學基礎的薄弱,在年級290多名同學中排名第272,他為此非常沮喪,家長也非常焦急。

班主任老師與家長及時進行了溝通,家校共同努力下,了解分析了孩子在學習習慣、方法上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有針對性的一系列切實解決辦法。在這之后的一段時間裡,老師們一次次的關懷、鼓勵、幫助該學生樹立了信心,耐心細致的輔導使他的考試成績不斷提高。同時,學校開設的豐富的校本課程使該同學對學習越來越有興趣。三年后,吳宇辰同學以545分的中考成績考入學校。

中考結束后,家長發來感謝信:“ 三年時間飛快,轉眼間孩子已完成初中的學習。想起吳宇辰小學階段的學習,可用“糟糕”兩字形容。但是,三年來學校優良的教風學風、和諧的育人環境,使孩子的成績不斷上升,作為家長我們感到特別欣慰和高興。”

“作為家長,我多次現場聆聽到學校領導的講話,十一中的校訓“學習無限,發展無限”對孩子產生了深遠影響。學校的辦學宗旨,考試動態變化,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在平時和家長會上,學校都會逐一進行溝通交流,目的就是:共同努力,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以優異的成績邁好人生第一步。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習,有這樣的老師培養教育孩子,作為家長我們放心,所以在填報高中志願的時候我們毫不猶豫的選擇留在母校繼續高中三年的學習。”

就學校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家長談到:“在這三年學習中,學校組織了多次走出校園的活動,參觀科技館、世博園、野生動物園、參觀大學校園等等,這些活動讓孩子們學到了很多課本以外的知識,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更多知識和技能。”

五、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優質教育

2011年學校與11中分校結對成為深度聯盟校,2015年,學校又攜手114中學,結為深度聯盟校。在管理制度、學校特色等方面相互借鑒﹔在師資培訓、校本教研等方面相互學習﹔在資源利用與課程建設等方面互通有無。進一步推進學區教育均衡發展,提高學區教育教學整體水平。

今年,新的招生政策明確114中的初一學生,三年后凡是符合條件的學生將100%直升學校高中,11中分校也有40個指標直升學校高中,這一政策開啟了普通初中直升重點高中的新篇,也必將進一步推動學校優質教育資源的影響力。 

(責編:王悅(實習生)、熊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