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人民網>>教育>>正文

施一公回應“諾獎級”研究:不為獎做課題

2015年08月25日08:23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施一公回應“諾獎級”研究:不為獎做課題

   清華大學23日舉行施一公研究團隊“剪接體的三維結構、RNA(核糖核酸)剪接的分子基礎”成果發布會。有學者認為,施一公團隊的這一科研成果,將得到諾貝爾獎委員會的認真考慮。

  發表兩篇“裡程碑式”論文

  8月21日,施一公作為通訊作者,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后閆創業、醫學院博士研究生杭婧和萬蕊雪,作為共同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上同時發表兩篇“背靠背”論文。被著名結構生物學家、美國斯隆-凱特琳癌症研究中心教授丁紹·帕特爾用“裡程碑式”一詞形容。

  他們的成果之一還包括,在世界上首次捕獲了真核細胞剪接體復合物的高分辨率空間三維結構。

  施一公分析他的團隊超前於世界其他研究團隊的原因時表示,除了2013年冷凍電鏡技術有了質的飛躍,與3位“85后”弟子的成長也分不開。

  分子生物學法則中“最后一個待解結構”

  “我能站立、行走的大部分作用來自蛋白質,但蛋白質不會憑空產生,源頭是遺傳物質DNA,而描述DNA到蛋白質這一過程的規律叫做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施一公說。

  多個諾貝爾獎圍繞這一“法則”產生,其中,RNA聚合酶的結構解析獲得200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而核糖體的結構解析獲得200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剪接體是細胞內最后一個被等待解析結構的超大復合體,而這一等待實在已經太久了。”2009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得主、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杰克·肖斯德克如此評價。

  著名癌症生物學家、美國杜克大學藥理學院講席教授王小凡評價說,“我個人相信,施一公取得的這項成就將得到諾貝爾獎委員會的認真考慮。”

  對此,施一公回應,在研究一線確實不可能因為諾貝爾獎去做課題,他表示:“從來不想或想不到也不可能,但從來沒認真去想什麼時候會得諾貝爾獎。”

  他認為,目前國內媒體太關注諾貝爾獎,其實可以淡化下,“大家應該關注什麼難題沒有解決,什麼是更重要的課題,而不去想什麼獎,歷史會自然做出解答。”

下一頁
(責編:郝孟佳、熊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