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姐妹徐安如(右)、王安意在家中展示她們收到的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解琛/攝
7月27日,安徽合肥雙胞胎姐妹徐安如、王安意雙雙拿到了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姐妹倆臉上笑容綻放,唯一遺憾的,可能是兩人不在一個學院:一個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一個是北大醫學院。今年高考中,姐姐徐安如、妹妹王安意分別考出了理科697分和670分的成績,成為安徽唯一一對考上北大的雙胞胎。
學習經驗:做好歸納,掌握節奏
雙胞胎的母親王迎春是位小學數學老師,她告訴記者,孩子就在自己的工作單位——合肥市瑤海區大通路小學上的小學。剛上小學時,學校推進“先學后教”的教育研究實驗,這一教育研究行為的目的是“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具體方法是“學生先自學,老師再教學。”兩個孩子由此養成了自學后再上課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一堅持就是12年,從小學到高中,姐妹倆一路高分“奔”向北大。
“我家兩個孩子從來不上補習班,”王迎春說,兩人在家把將要學的課程學習一遍,互相研究交流,確定進度完成后,就去玩了。姐妹倆覺得這樣學習效果好,家長也不需要插手勞神,假期還帶著她們去旅游。但是媽媽王迎春很注重一點,“不允許把能做對的題做錯,如果做錯了,那就是解題能力欠缺,如果是因為粗心等原因,就應該及時糾正。”王迎春說,兩個孩子在成長中一直互相鼓勵、互相幫助,相似點很多,以致於“有時犯的錯也一樣”。
談到學習經驗時,王安意說,其實學習沒什麼秘籍、訣竅,平時多做好知識的歸納整合,學習上掌握自己的節奏,找到學習伙伴,相互監督、共同促進。如今,兩人在靜候燕園生活的同時,也對未來有了更多憧憬。徐安如打算在本科課程結束后前往國外頂尖商學院繼續深造,王安意則希望能夠在大學選修經濟類的第二專業。
身體健康是第一位的
談到學習累不累,徐安如和王安意幾乎異口同聲說“不累”。由於兩人都屬早產,媽媽非常重視兩人的健康,因而對她們的作息時間安排得很嚴格。
“身體健康是第一位的!”王迎春說。姐妹倆初中時晚上10點半之前睡覺,高中時晚上不超過11點半睡覺,早晨6點半以后起床,雙休日通常安排一天補覺。讓兩個人覺得“累”的是,高考后,兩人比較擔心自己的夢想能否順利實現,所以感到“心累”。
為了放鬆心情陶冶情操,家人讓姐妹倆學起了二胡,兩人把二胡拉到了十級水平,經典曲目上手就來。姐姐徐安如當年就是憑著一把二胡走進了合肥一中的音樂特長班。平時,閱讀文學經典和散文雜志也是兩個人共同的愛好。
比妹妹“大10分鐘”的姐姐徐安如微笑著告訴記者,班裡的同學對自己的評價是“滿滿正能量、善於傾聽”,“幫助別人解決問題能讓我覺得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