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恬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張恬今年高考總分為377分,后憑借其在自主招生中的出色表現獲得了北京大學自主招生降分30分的優惠,她成功拿到了北京大學英語系的“入場券”。
自薦信裡4/5的篇幅都在談閱讀
張恬平時愛閱讀,而且讀的盡是一半學生高喊“看不下去”的書:加繆、米蘭·昆德拉、黑塞、紀德……這些學者中的任何一個名字出現在作文裡,都足以讓文章提升檔次,更何況,這些都是張恬最愛看的作家和學者。作為南師附中文科班的“作文好手”,張恬曾經獲得全省創新作文大賽一等獎、全國中學生創新作文大賽江蘇賽區決賽一等獎、全國中學生創新作文大賽總決賽二等獎以及校三好學生、學生領袖獎等榮譽稱號,並入選北大博雅計劃。在入選北京大學博雅計劃后,需要向學校遞交一份包括自薦信在內的個人材料,而張恬的自薦信的4/5都在談論閱讀。“進入高中以來,有賴於南師附中別具一格的語文教育,我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在課余時間摸索著進行廣泛的自由閱讀,並通過閱讀文學評論書籍及論文、撰寫讀書報告等方式嘗試對文本進行深入研讀。超越課堂的自由探索讓我著迷於文學的美和它所承載的責任,讓我得以在物質生活之上建構一個自由獨立的精神家園。”
張恬的精神家園裡,有馬爾克斯、毛姆、海明威、紀德、黑塞、納博科夫、加繆、米蘭·昆德拉的陪伴。“讀完了米蘭·昆德拉的小說之后,我開始接觸《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專門閱讀文學評論書籍,如《從卡夫卡到昆德拉》、《被貶低的思想》等。從那時起我意識到,文學不僅僅是故事,它還是站在小說后的作者甚至一個群體的面容,其后有一整個洶涌的時代。”“哲學”與“意識流”是學生閱讀的兩座“大山”,很多人都會因為書中難懂的語句而產生無法讀下去的想法。但在張恬眼裡,這些作品卻有著別樣的魅力,“出於對小說的興趣,我把這些書都讀了下去,我渴望在多樣性的小說中發現存在的無限種可能性。隨后我閱讀了關於知識分子的書籍,對流亡知識分子進行了一些了解,日益感受到‘文學’二字的力量。”
帶著這樣的真摯想法,張恬在寫給北京大學的自薦信裡表達了自己對於文學的理解,“文學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反抗。文學對我來說,早已並不是消遣,更不是用以博得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工具。”
雖然模考時成績一直不錯,但高考時,張恬的語文卻出現了滑鐵盧,隻考到了145分。“作文目測隻有50分,我寫的是‘人類世世代代的智慧是一條光榮的荊棘路’。”張恬並不滿意自己的語文成績,高考一結束,她便立刻動身前往北京,參加北京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自主招生測試的優異表現彌補了高考失利的遺憾。
選擇外語系目標是研究英美文學
酷愛文學的張恬沒有選擇北京大學中文系,反倒是選定了英語系作為大學四年的學習方向。“因為我喜歡英美文學,希望能夠在這一方面有進一步的研究。”張恬說。
除此之外,身為南師附中話劇節“最佳女主角”的張恬,到了大學裡也打算一展表演才能。“高二時在我校話劇節中同時擔任主持人和演出者,出演劇目《俄狄浦斯王》獲一等獎,我獲得了最佳女主角的榮譽。”介紹起自己的課余生活,張恬落落大方,“我無比熱切地期盼著未來的到來。在那裡我可以自由地學習、閱讀,接觸自己想接觸的事物,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希望在大學繼續學習文學,也希望一生都能做與文學有關的事,真正有意義的事。”(記者 楊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