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高考中,吉林一中倪寶華以708分(裸分703分,物理競賽加分5分)的好成績,成為吉林地區理科第一名,拿到清華大學電子工程專業的“入場券”一枚。去年11月,在第三十一屆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物理競賽決賽中,倪寶華獲得銅牌,獲得清華大學降低20分錄取資格。
高分生經驗:提高單位時間的學習效率
倪寶華說,他從不熬夜學習,即使到高考前,仍堅持晚上10點就洗漱睡覺的習慣。學習不在於熬夜有多晚,做了多少套題,重要的是要讓學習時間有價值,一個小時學到了什麼,一分鐘思考了什麼。隻有提高單位時間的學習效率才能提高成績。如果感到狀態不好就放鬆一下,等休息過后,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談及制勝的關鍵,倪寶華說,首先是平衡發展,尤其是別忽略語文、英語。隻有在不偏科、每門都穩定的基礎上,再加上個人擅長或喜好的科目的發揮,才可能創造較高的總成績﹔其次是按部就班。聽從老師的指導,老師的教學計劃是適應大多數人的,而自己所需要做的就是聽從,並依據個人水平而做微量調整。如果學習壓力不是很大,可以擴展一下知識面,這對高考也是有幫助的。
事實上,知識的積累厚度,掌握水平,以及各種學習方面的能力素質,已早早在高中前期就定了型,到考試之時基本不會有變化,關鍵就在於對於自身潛力的激發,對於已學知識的自如運用。這就需要在考試時具有良好的心態。
備考到最后的時候,壓力特別大,回家會看一看課外書或打游戲,但要控制在不影響學習的范圍內。這讓我在緊張的學習中找到了很多樂趣,心態比較放鬆。另外,堅持體育鍛煉也是最佳的調整方法,因為它既能增強體質,又能讓緊張的神經得以舒緩和放鬆。
家長傳經:小時候對孩子嚴厲 注重培養學習習慣和人品
倪寶華出生在書香世家,父母都是知識分子,而且一家三口都是理科生。“我們兩口子對孩子管得挺鬆的,屬於‘散養’。小時候,我對他挺嚴厲,注重的是培養學習習慣和做人的品質。”倪寶華的父親倪雲峰說,“但我不會強硬地打壓,關鍵是做好引導與溝通。”
在倪雲峰看來,兒子能取得好成績和他自覺學習的習慣有很大關系。他是個貪睡的孩子,很少超過晚上10點睡覺,有時也喜歡打游戲,他從沒有因此打罵過孩子,而是循循善誘,引導、培養他自覺學習的習慣。從小到大,他幾乎沒怎麼上課外班。從小學開始,倪寶華就喜歡看書,尤其是人物傳記和歷史書籍。雖然很少補課,但他有自己的學堂——書店,那是他最愛去的場所。綜合江城晚報和新文化報報道(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