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活二:反應快心理好
手術最考驗醫護人員的心理素質。很多手術緊張的場面下,男護士的心理素質更能穩定一些,所以反應更快、膽子更大。
張偉說,越是緊張的時候他心裡越冷靜。現在,作為護士長的他,經常督促護士做好術前術后訪視。定期組織護士進行搶救技能演練,提高護理人員的應急能力。在他的帶領下,手術室的護理工作基本做到了“零差錯”。
絕活三:沉穩膽大心細
每天早上,張偉7點半就到醫院,巡視整個手術室衛生打掃及首台手術的物品准備情況。
早上8點,張偉聽取夜班及前一天手術完成情況、當天手術安排及患者病情。別看他是個男生,心思細膩是多年養成的習慣。曾經剛進手術室的時候,每次手術前,他都必須清點記錄醫用紗布、手術鉗子、手術刀數量﹔手術中,他會密切關注手術醫生的每一個動作,以達到不需醫生提醒,都能敏捷、准確地將手術工具遞給手術醫生。
手術結束后,張偉更要清點器械用品。現在每台手術開始前,他還會走到等待區,和即將手術的患者進行一番交流,短短的話語,卻讓患者心裡多了一份放心和溫馨。
她們的意義
這個專家門診,女護士看病不開藥
挂專家號,大家印象裡看的都是醫生,但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有個特殊的專家門診——傷口護理中心。
患者在這個門診挂的是“護士號”,出診“專家”是傷口護理中心的護士長蔣琪霞。這個專家門診專家不打針不開藥,但對付各類傷口有一套,讓很多醫生都犯難的壓瘡等慢性傷口,治愈率能達到90%。
蔣琪霞告訴記者,傷口護理中心看診也需要挂號,每個專家號7元,相當於副主任醫師。她這樣出專家門診的護士,在軍區總院還是獨此一個。
“最近我們就收治了一個特別的病例,33歲的女士,僅僅是做了一個闌尾炎的微創手術,小傷口卻一年多沒有愈合。”蔣琪霞說,“我們在傷口裡找到了一點線頭,懷疑是排異導致的繼發性感染。”
處理感染要用抗生素?在這裡完全不需要,蔣琪霞給患者使用紅外線照射,用上新型的敷料,通過抗感染引流等措施來解決感染問題。僅僅是三四周的時間,患者的傷口就愈合了。
截止到去年為止,該院傷口護理中心共服務了超過10萬人次,治愈了有3000多人。雖然不打針不吃藥,但壓瘡等慢性傷口的治愈率高達90%以上。(通訊員 楊晨 崔玉艷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彥)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