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小學是由原巨山小學、西山小學、陶行知小學合並而成。2014年4月24日由三校合並為北京市海澱區西山小學,2014年8月18日更名為北京市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小學。學校現在一校三址,分為北辛庄校區、本校區、西冉校區。2014-2015學年全校共有60個教學班,有學生2132人,教師151人。
更名后的新學校為滿足周邊社區居民的教育需求,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與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深入合作,借助進修學校的優質資源,開展了學業質量建設、課程建設、特色建設。
學校緊密圍繞“修心、修身、修識”精神內核,秉承“今天我進步了嗎?”的校訓,踐行“生生進、時時修”的辦學理念,把學生培養成為敢於擔當、學會關心、善於合作具有民族魂、中國心、國際視野的創新人才為學校發展目標,讓學校成為了學生喜歡、教師幸福、家長滿意的和諧校園。
一、課程建設,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學校以課程為載體,以師生為主體,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從基礎課程、拓展課程、創新課程三個緯度,加大了課程建設力度。從四個領域“人文領域、科學領域、藝術領域、身心健康領域”開展了學科建設活動。讓校本課程成為師生幸福城長的跑道,讓師生在校本課程中同成長共發展。
在拓展課程中,學校把學科教學、課外一小時活動整合,開展了學科拓展課程(如一至六年級足球課程)和跨學科拓展課程(如各學科三分鐘演講)建設。
同時與周邊社區協同,瞄准區域文化創意大道功能定位,將“創意、創新、創造”的精神內核充實到學校文化中來構建特色課程,實現學校和社區一體化發展,形成共生共享共榮格局。開展了研究性學習課程、社區課程、國際理解課程,致力於打造一所重在培養和挖掘學生創造力及潛能的品質校園。
(二)思維圖教學實踐研究促學校推進教學改革
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提升學習力,是學校教學工作一直為之努力的目標。2012年以來在深入開展“導學模式”“語文統合教學”課題的基礎上,學校開展了思維圖研究。2014年10月16日,承辦了海澱區中美課堂思維地圖教學法研討會,中美教師分別展示了思維圖教學,深入討論美國思維圖教學法的教學經驗和教育理念。
(三)依托海澱區基礎教育國際化試驗校項目,推進學校國際化教育工作
教育國際化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學校科學規劃增加國際性課程,實施課程內容,加強思維圖教學改革,加強師生國際理解,加大與國外學校的合作與交流,加大外語教學的力度,以加快學校國際化教育的步伐,全面提升我校國際化教育的水平。
學校積極探索國際化教育推進策略:加強國際課程建設、聘請外籍教師、積極簽約友好學校——走出去請進來、承辦各類涉外活動、參與國際教育科研、創設國際化教育氛圍——專業教室一中一西,落實學校“生生進 時時修”文化,彰顯進修附小“創新教育”內涵。
2014年10月11日,美國朗登小學一行8人回訪我校,雙方就教研形式、課程建設標准、評價標准,中美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美的人文、地理等方面進行了交流溝通。2013年10月,我校部分干部、師生走進美國洛杉磯坦博爾學區朗登小學,了解到思維圖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工具,思維圖教學運用圖文並重的技巧,增進學生理解和記憶能力。2014年10月、學校開展了美國文化理解月活動。11月海澱進修附小和德國歌德學院開展了中德文化交流,學校開展了德國文化理解周活動,並與德國CJD高級文理中學在音樂和足球方面進行了深度交流。2014年12月開展多元文化理解月——結合“迎新年探索樂翻天活動”走進美國37個州,了解美國文化、科技、歷史、經濟等。
通過開展國際化教育交流活動,創建國際化教育與對外交流氛圍,使學生能夠理解他國文化與本國文化的差異,減少文化沖突,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增強學生的國際素養。
全面深入推進素質教育任重而道遠,進修附小將在實踐中不斷地真反思,理清優勢、問題。培養每位教師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培養每個孩子健康人格,打造“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 的素質教育優質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