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良鄉附屬中學是房山區人民政府與北京師范大學於1998年5月聯合創建的一所新型全寄宿制、高規格獨立高中。
第一部分:學校基本情況
一、辦學條件:學校現佔地面積6.31萬平米,建筑面積近5萬平米,體育場面積2.54萬平米。
二、辦學規模:現有4個年級,38個教學班,在校生1500人(含預科年級在內的,220名新疆內高班學生)。
三、師資狀況:學校現有教職工210人,其中專任教師129人,特級教師8人,市級學科帶頭人4人,市級骨干教師11人,區級骨干教師(含區級骨干班主任)17人。研究生學歷44人,博士生1人,博士后2人,教師隊伍的骨干教師、年齡、職稱結構基本合理。
四、教育質量:以“智、仁、健、勇”為學生培養目標,以 “基於差異的指導性教育” 學校特色建設為統領,素質教育全面落實,教育質量穩中有升。學校高考一本上線穩定在65%以上,本科以上上線率穩定在97%以上,在區域內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
第二部分 主要工作項目、績效及未來工作重點
一、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點,加速推進思想建設
學校在升旗廣場最顯著位置,新建16個宣傳欄,在其中的12塊上,制作了24字核心價值觀永久性宣傳標語,目的在於讓全體師生在感官上獲得直觀認知。2014年,學校獲得北京市首批學校文化建設示范校。學校文化建設定位於“尚品文化”,“內修品德、外塑品格、追求品位”,其自身內涵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
二、以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為重點,加速推進制度與機制建設
1.學校內部組織結構和運行機制進一步優化,尤其是“年級一體化”管理運行機制優勢得以更加充分發揮。年級組除作為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實施主體外,還有建立在年級組的黨支部、工會提供的組織保障,以及教學處、德育處、總務處提供的管理、服務、協調與支持,年級組逐步成為各項工作頂層設計的規劃團隊,年級集約化管理成效顯著。
2. 進一步鞏固梯層行政組織在學校管理中的主導地位,加強扁平化學術組織,教研組、備課組、項目組建設,選撥各基層業務組織負責人,成立了“六習續動”校本教學模式實踐研究、創新人才培養、對外交流等重點項目組,以項目組建設推動學校各專項工作高效推進。
3. 深入落實《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民主建設的意見》與《校務公開》制度,充分調動、發揮教職工民主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性,全面提升學校民主管理水平。
三、以師德、師能建設為重點,加速推進學校隊伍建設
1. 以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全面加強黨員干部隊伍作風建設,黨員干部隊伍黨性修養和宗旨意識明顯增強。
2. 以堅守職業道德和提升業務能力為重點,加強專任教師隊伍建設。引導教師遠離有償家教,拒絕參與外出有償授課,鼓勵教師努力登頂“仁師”境界﹔在教師基本功提升方面,組織以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為重要內容的基本功通關達標活動﹔在分層次加強教師專業水平提升方面,對新入職教師採取“導師組”指導策略,倡導新任教師主動學習,為新任教師提供更多選擇機會﹔評選“附中名師”,並鼓勵“名師”突破成長高原平台,向正高級職級努力。
3. 利用北師大合作辦學平台,以及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優勢,廣泛吸納各種優質資源,豐富學校專家資源庫,為教師提供最新教育理念、課程建設實施、教育改革信息,為教師成長提供更加有力支撐,搭建更加廣闊平台。
四、以優化課程體系及課程高效實施為重點,加速推進課程建設
1.課程體系持續優化,課程內容進一步豐富。
(1)積極推進國家課程的校本化二次建構與開發,鼓勵教研組、協作組編寫國家課程“校本讀本”,如政治組的校本材料《生活與哲學》、《文化生活》學生學習指導手冊、英語組的《高三備考學案》、《口語教程》和《預科英語教程》等。
(2)校本課程的不斷豐富、完善以及精品存蓄。學校的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德育校本課程、心理校本課程已經作為校本必選課程得以完善並不斷擴大校外影響。
(3)地方課程《房山文化》、《北京精神》、《房山地理》等通過課時整合、內容分解等策略,得以有效落實,避免佔用更多課時,加重學生課業負擔。
(4) 加強學校科技教育課程、翱翔計劃課程、藝術、體育類課程等特修課程建設,發掘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全面而有特長發展。(附件十)
2. 重點項目驅動,提升課程實施效果。
(1)加強對教材、課標、考綱和高考試題的貫通性研究以及高校自主招生研究,對全過程知識系統進行梳理、建構,提高課程實施的針對性。
(2)深入實施和推廣“六習續動”教學模式建構項目,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理念認知,具有學科個性特點的系統的操作規范和明確的教學實施模板,為2015年校本化教學模式的全面推開做好了准備。新教學模式體現以下幾方面特征:
① 強化學生在教學全過程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② 逐段設計,有效提升教學實施的精細化水平。
③ 提升課堂教學的三個容量,知識容量、訓練容量、思維容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④ 以三種問題推進教學進程,即:環節推進問題、提升思維層次問題、過程生成性問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3)深度推進了德育公共課的研究和實施項目,學生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實踐水平持續提升,在校內外發揮著積極的示范作用,成為班主任快速成長的平台。
(4)進一步完善了《良鄉附中導師工作管理辦法》,《導師工作流程》,實現了任課教師全員參與的局面,將學校特色建設落位於實踐之中,促進了學生個性化成長。
五、以情感加深為重點,加速推進民族教育
1. 隨著新疆班辦學規模不斷增大,管理鏈條增長,以及受新疆 “三股勢力”影響,對內高班學生管理難度明顯增加,對內高班業已形成的積極穩定局面提出更加嚴峻挑戰。學校對此保持高度政治敏感性,延續管理上的“愛、嚴、細”原則,“愛”字優先,首先從情感上拉近與學生距離,用愛溫暖學生、感化學生,主動解決逐步凸顯的學生個性化問題,順利完成首屆預科班升入高一年級的混班管理、文理分班等系統工作,實現良好融合,確保舉辦內高班艱巨政治任務完成不打折扣。
2. 根據一年來預科班實踐經驗,適時調整預科班課程方案,使預科年級課程更加符合學生實際。同時,積極創設各種活動平台,調整社會實踐內容,提升實踐活動育人效果。
3. 積極動員包括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友鄰單位、社會愛心人士等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內高班工作,讓新疆學子切實感受來自房山、來自祖國大家庭溫暖,形成教育合力,提升教育效果。
4、內高班學生逐步融合到學校統一管理系統中來,積極參加學校各項活動,在校慶、迎接荷蘭師生來訪等活動中表現突出,為校園增添一道靚麗風景。
六、以提升學校開放辦學水平為重點,加速推進對外交流
1. 努力構建由高中學段橫向交流與“小初高”一體化縱向交流共同構成的多元化、立體化交流格局,積極推進教育強區戰略。本學年,學校科技創新基地承擔面向全區高中校創新人才培養的“翱翔計劃”,同時面向全區初中生,實施“雛鷹計劃”。建設機器人活動教室、科技活動教室兩個開放式實驗室,完成全區新任校級干部培訓任務,接受青龍湖中學等兄弟學校干部挂職鍛煉。學校教師積極承擔區內公開課、研究課任務,參與各種考試命題編寫,承辦全區性教育、教學等公共大型活動,較好實現示范校的拉動輻射作用。
2. 在北師大附校平台、附校系統中的影響不斷擴大。目前,良鄉附中是北師大在全國50多所附校中辦學優類校,是北師大合作辦學平台教育資源共同體“木鐸片區”輪值主席校,“1+1”資源互聯體、高中物理教育研究共同體秘書處和校長培訓基地。北師大基礎教育對外合作辦學中心多次帶領有合作意向地區政府主管、教育部門來校參觀,接待多位平台校長來校培訓。北師大遍布在全國各地的附校已經成為良鄉附中擴大在國內影響的“橋頭堡”,是附中“全國知名的首都名校”戰略實施的重要途徑。
3. 逐步形成穩定的國際交流渠道,交流方式、內涵不斷豐富。繼荷蘭校長、師生訪問團來校交流學習后,14年4月及10月,15年4月我校先后三批師生訪學團分別圓滿完成在荷蘭十天的訪學任務,接受了與國內學習方式、教育管理模式不同的全新教育體驗。在14年10月,學校將接待兩所來自荷蘭學校的32名師生團來我校訪問。除建立了穩定學生交流平台外,學校將著手建立境外穩定的教師中短期培訓基地,最終將學校建成現代化、具有國際品質的開放型學校。
七、工作展望
(一)學校系統理念、文化建設仍需進一步成為全校教職工的價值認同、文化認同,並落位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之中。
(二)順應教育綜合改革,適應時代發展的現代教育制度建設仍需進一步推進,在依法辦學、民主管理、監督制衡、社會參與等方面仍需持續推進。
(三)干部、教師隊伍建設仍需進一步加強,要敢於打破慣性思維,善於運用外部資源,營造團隊整體開拓創新、大膽進取、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四)課程體系建設及課程高效實施仍需繼續加強,各種教育資源仍有待進一步開發,人才培養途徑及模式仍有待進一步探索,努力為學校早日實現“首都名校”辦學目標,實現房山區教育強區戰略轉移作出新的貢獻。
北師大良鄉附中
2015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