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中小學>>北京市中小學>>新媒體進校園 探訪身邊的特色校——首都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成果展
人民網>>教育>>正文

房山區良鄉四小用文化打造學校 用素質樹立品牌

2015年04月27日14:28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良鄉四小於2011年8月建校,是北京第一實驗小學的房山分校,也是房山區第一所名校辦分校模式的小學。現有教學班16個,學生500人。基於對未來人才綜合素質需求的判斷,結合我校學生實際,確定了“把學生培養成秉承傳統美德、學科基礎扎實、身體心理健康、具有國際視野同時有藝術和體育兩項特長的現代文化人“的目標,同時確定了“把教育當做信仰”及“現代有文化的家長”的教師、家長發展目標,不斷向著“建成房山區北京市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的辦學質量較高的文化小學”為總體目標進發。

在區教委1123工作思路的指導下,為了實現培養目標,確保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我校的切入點是學校文化建設,主要源於我們的辦學理念是“文化育人、文化立校”,具體解釋為:“想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就和他一起過什麼樣的生活”﹔“想讓學生過什麼樣的生活,就給他設計什麼樣的課程”﹔“想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教育者首先應該成為那樣的人”﹔“想讓教育者成為什麼樣的人,也要給他設計什麼樣的課程”。我校推崇的核心價值表現在做人方面是“實合精雅”,表現在辦學方面就是“學生中心、課比天大、友好共生”。在這樣的核心價值與辦學理念指導下,我校以建設適宜學生的學校為目標,展開了多層面的教育實踐。

一、完善文化課程體系 整體構建著眼於全面素質的教育框架

課程是學校唯一的產品,學校的特色源於課程的不同。我校始終把課程建設作為學校發展的核心項目進行著力推進。在文化育人辦學理念的指導下,我校以“生活課程化、課程文化化”為基本路徑,以學生的培養目標為最核心的指向,建立起了以學生文化課程體系為主體、以教師文化課程和家長文化課程為羽翼的“一體兩翼”式課程整體框架。

1.讓文化課程滋養孩子。學生文化是學校整體課程體系的核心。經過三次大的調整,最終形成了以學生培養目標為核心、以學科文化課程為主干,以學科實踐、道德實踐和綜合實踐為延伸的課程體系。

其內涵是:

①第一層代表學校的核心價值,既體現了對文化育人內涵,又體現了教育即核心價值的傳遞的理念。②第二層代表學校的4+2的培養目標,體現了培養目標是課程最終的訴求。③第三層是學科文化課程,代表著以學科的方式傳承人類文化是學校教育的主體。④第四層是由學科實踐、道德實踐以及綜合實踐構成的實踐課程。既體現了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也是源於我們的思考,文化唯有通過實踐才能傳承。

經過三次完善的課程體系,打破了三級課程的割裂,使三級課程深度融合﹔體現了我們學科文化價值的追尋,對文化傳承方式的思考。

2.讓教師過有文化的生活。

把教育當作信仰的文化人是我校教師的發展目標。為讓教師過上有文化的生活,我們為教師精心設計四類課程:

第一類:文化浸潤課程。主要以挖掘各個學科在中國文化的根基為主線的學科文化浸潤課程﹔以尋找近現代文化中少年兒童的足跡為主線的少年之責任課程﹔以游學為主要形式的文化之旅課程﹔以古箏隊、合唱隊為主要載體的藝術文化課程。

第二類:圍繞“實合精雅”人文精神開展的系列精神生活課程。從每周的“我的創業故事”,到“感動四小”故事,到上周工作我來評,再到每季度月星的評選大會,到每年的實合精雅四項精神榜樣的評選與表彰,使實合精雅成為我校教師團隊的整體精神風貌,成為推動各項工作的不竭動力。

第三類:情感生活課程。每年8月30日是新調入教師在願景板上簽名的日子,更是老職工重溫教育理想的日子,追逐夢想,共建家園成為凝聚大家的真摯的話語。“把學校當自己家的”、“把同事當親人”成為大家友好共生的口頭禪。願景組、師徒結對更是成為情感的重要紐帶。

第四類:專業生活課程。干部的精品講壇、教師的精品講壇、干部教師到實驗一小的實訓課程、新任教師的入職課程以及教學質量全程評價課程、班主任系列培訓、課題研究課程等,將干部教師的專業發展帶到快速軌道。

在課程的推進中,教師的文化素養、工作熱情與智慧得以提升,一支生機勃勃的隊伍正在誕生。

3.推進家長文化課程。

為家長設立了常規課程—校園文化理解、走進精品課堂、友好體育節、開筆禮、畢業禮以及慶功會等常規課程﹔開發出了提高課程—“名師大講堂”、一年級入學指導行動計劃﹔志願服務為主的自選課程—家長理事會議事、重大活動服務、重點時段安全護衛等課程,增加了家長和學校合作的契合點,整體優化了學生的成長氛圍﹔個性化服務課程——家長會前設立咨詢專場,專門解答家長的個性化問題。在校園網、手機網中隨時聯系學校的干部教師,及時解決家長遇到的問題。

二、構建文化課堂 夯實學科基礎 著眼提升學科素養

文化課堂的構建標志著我校的發展進入深水區,也是文化育人辦學理念的深度貫徹。

1.觸摸學科的文化內涵——制定校本化實施綱要。教職工總數35人,完成校本化實施綱要20本。通過制定校本化綱要,教師回答了這樣幾個問題:學科文化課堂的內涵是什麼?學科目標、該學期的目標、單元目標是什麼,需不需要調整?所教知識的體系是什麼?能解決一類問題的方法是什麼?超越學科知識的思想是什麼?如何進行評價學生學業水平的發展?我的成功案例與思考是什麼?對校本化實施綱要的制定與修訂過程就是教師不可替代的自主專業發展的過程。

2.推進文化課堂的研究——舉辦文化課堂論壇。文化課堂展示、文化課堂解讀、與專家對話、對同仁交流構成了首屆文化課堂的主要環節。來自全市各區縣的校長、安徽中小學校長班、友好學校100余人參加了論壇。他們不僅感受到了我們的成果——文化課堂的基本框架、對學科本質的認識、學科文化價值在課堂中體現,而且被濃厚的研究氛圍和學科文化價值的思考所感動。之后,我們舉辦了第二屆文化課堂論壇。

3.體味課堂文化的魅力——引入欣賞課。為了推進文化課堂的研究,我們引入了實驗一小十余年的探索成果——欣賞課。教師們被課堂濃厚的文化氛圍吸引,為實驗一小教師豐厚的文化底蘊贊嘆。多次的赴本校觀摩、研討、討教,讓我們感受到,知識本事就是美的,是可以欣賞的。這就是文化的魅力。

4.文化課堂研究常態化——文化課堂沙龍。教師每月一次的評價課是展示教師在文化課堂探索中思考與實踐的基地,而每周的文化課堂沙龍是推廣研究成果、激發集體智慧的平台。教師在研究中成長。

上學期末我校對學生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水平測試,所有學科及格率100%,筆試的語、數、英優秀率均達到95%。學生在體育、歌唱、繪畫、科學實驗等方面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習慣良好,達到了基礎扎實的目標。

三、豐富文化實踐 精彩校園生活 著眼實踐能力的提升

在北京市課外活動計劃之前,基於培養目標的需要,我校就開設了藝術實踐、體育實踐課程,經過三年的努力,我們達到了“四個100%”:100%全覆蓋、100%依興趣自主選擇、100%有展示舞台、100%有社團生活。每周一三五藝術活動,二四體育活動。一年級以電子琴、舞蹈、古箏、打擊樂、竹笛、手風琴的音樂基礎訓練為主。合唱、管樂、民樂、舞蹈、電聲五大團由二至六年級學生組成,周三分班上課、周一、周五組團訓練。體育社團達到16個。武術社團達到了四個梯隊。每年的體育節、慶功會、開筆禮每個孩子都登台展示,各大團開始代表房山區參加市級比賽,屢獲大獎。另外我們體育教師研制的《體育日記》成為體育家庭實踐的指導手冊。

學科實踐包括閱讀實踐、數學實踐、英語口語實踐等。上學期開始推行“1+2”行動計劃。即每學1篇北京版教材課文,要在課上帶2篇相近的人教版、蘇教版教材課文閱讀。每一節數學課,要綜合人教版、蘇教版教材精選練習。形成了我們的《小桔燈》和《頭腦轉轉轉》。各班的閱讀實踐、數學實踐更是精彩紛呈。

多維度道德實踐體現著德育生活化。22個節日課程貫穿全年,充滿傳統文化的開筆禮,人人展示成長的慶功會,以“愛的傳遞”為主題的“聖誕義賣(義演)”,橫跨三周的“體育節”,與實驗一小聯動的藝術節,走進周口店猿人遺址的畢業式,每一次孩子們都是主人,展示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活動不變的宗旨。

四、建設文化校園 用文化浸潤生活 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校園是我們的重要課程,一層的主題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二層是“繼承中國近現代文化”,三層的主題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創新”,理念是“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創造者”。這裡是教師們研究成果的展覽,是文化的博物館,同時也是孩子們的體驗館、是孩子們自主的課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課堂。

五、推進文化管理 呈現教師智慧 為課改提供范式

以尊重人、激勵人、發展人為主旨的文化管理已經開展兩年多的研究,這是我們構建現代學校制度的重要舉措。本學年我們的漁網式管理更加成熟,縮短了管理半徑、提高了整體管理效益。

主體式管理是我們建校之初就提出的。學校的每一次活動都是願景組承辦,他們說了算,學校的每一項制度都經過全體教師的討論,每一次培訓、每一次參賽教師都自願報名,學校提供服務與資金支持。把同事當親人、把學校當自己家的成為全體干部教師的口頭禪。在我們這,沒有動不動就扣分,也沒有各種排名,更少經濟刺激,大家心甘情願地工作著。

自助式培訓是我校文化管理的另一特色。干部干部的標准人文精神的標杆、主管工作的專家、文化管理的能手、課程改革的排頭兵。我們的特色是干部每周的精品講壇。每周一干部准時開講,三年整體學習10多本最前沿的著作,積澱著干部的理性認識。教師的精品講壇以及文化課堂沙龍都是將教師培訓前置,以展示推動教師學習研究的自助。

研究式工作是教師生活的一部分。干部中推行的是結果對接式管理。在管理策略前確定管理成果的表現方式,例如,大拇指評價體系的構建推進綠色評價的研究。以全程評價手冊的制定與完善推進的全程質量管理。以實踐課程綱要的制定推進校本課程。在教師層面,以《各個學科文化課堂的探索與實踐》的編制、修改,推進教師的學研優活動。以《頭腦轉轉轉》、《小桔燈》的編輯為載體,推進數學和語文實踐。上學年,工作中我校的干部教師的研究成果達到44本。

六、學校的發展情況

三年來,我校獲得北京市首批學校文化示范校、人民滿意標兵學校、優秀黨支部、黨建示范點以及藝術教育、科技教育先進集體稱號。先后接待了安徽、山西以及北京市等地校長來校參觀訪問。現代教育報主動在身邊的好學校、新教育地圖等專欄多篇幅報道學校。

最為重要的是孩子們不僅各科學業發展良好,藝術和體育特長發展迅猛,在我區推動的綠色評價研究中,隨時隨地的“大拇指”貼畫,已經成為孩子們的最愛,每學期隆重表彰的“六項大拇指獎章”記錄著孩子們各方面成長的足跡。尤為重要的是孩子們喜歡這所學校、喜歡這裡的生活。

一位六年級家長說“這是一所神奇的學校”,清華大學王振權教授說“這是一所偉大的學校”,我想說的是“這是一個和諧的大家庭”,我們的家長、物業公司、居委會都在為孩子們發展竭盡所能地貢獻著力量。因為在我們心中有一個共同的理想——一所適宜每個學生的學校。因為我們相信每個孩子生而優秀,我們的學校就是要呈現他們的優秀!

(責編:郝孟佳、熊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