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中小學>>北京市中小學>>新媒體進校園 探訪身邊的特色校——首都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成果展
人民網>>教育>>正文

東城區教育研修學院聯手五十中學分校活動和思考匯總

2015年04月27日13:19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一、 整體規劃、分步落實

1. 加強視導、過程監控

按照學期計劃安排,本學期會有兩次集體下校五十分視導聽課和交流,第一次在學期初(九月份第三周,已完成)﹔第二次在臨近期末(十二月份,未完成)。其間每個月都會有學科室下校參與的部分聽課、評課、交流反饋的環節,以督促教師做好學期整體教學設計,且能夠較好地實施,從而達到教師基本功的提升和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

2. 開設選修、拓寬視野

學院中學部四十位教師積極為50中學分校提供豐富的學習輔導。目前已經為五十分提供了十一科,二十二人開設的各類選修課供學校的各年級學生依據實際進行選擇(畢業年級的“復習指導”未上報,計劃根據學生需求即時開設)。

3. 校本研修、實踐反思

各學科室教研員根據本次視導,就教師教學反映出的優勢與問題除了和教師個別交流外,採取了校本研修式的反饋形式,,結合聽課和教師的教學困惑進行了針對性的集中反饋研討和交流,並根據教師需求設計帶微講座下校(如:如何命題、教研組建設等)。這種面對面的交流,更利於教研組整體建設﹔結合校本研修的教學建議指向性更強。

4. 創造機會、培養苗子

學院各學科室的教研員都盡可能的為五十分教師創造展示、學習的機會,為有發展潛力的苗子教師的發展搭建平台。如:物理學科的姜盼老師多方位打造,多個學科都將教研活動安排在實驗校,將展示機會留給實驗校教師。

二、 親身實踐、思教促研

1. 以身示范、擴大影響

學院數學陳俊、英語趙月霞、生物李霞、通用技術高勇老師,四位走進初一學生的課堂,實踐演練,以身示范,展示針對學生實際的教學過程。

在示范惠及學生的基礎上,下校教師還注意帶動教師的成長,每節課都有幾人知十幾人的教師聽課,給我們的教師造成了無形的壓力,力爭節節精彩成了他們努力達成的目標。幾位教師幾乎不是在上課,就是坐在下面聽徒弟上課。師傅們每節課后都會和徒弟就上課的具體情況給予反饋,包括備課具體思路,進行教學進度安排以及教學重難點分析,實驗指導,教學設計框架,教學活動指導語設計,組織課堂教學秩序,如何與學生談話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如何從作業中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等。

2. 親力親為、了解學情

幾位教研員主動、認真批改學生作業。以英語學科為例,作業本, 練習冊,筆記,聽寫,小測驗等,從開學到現在共計約800余份。每周還會在筆記本或作業本上給學生寫一段話反饋學習情況,提出學習要求等。作為生物學科,沒有太大的作業量,主要是一些實踐作業,如觀察小區的植物動物、觀察鼠婦的活動(有能力的抓鼠婦)、培養青霉等﹔留過兩次書寫作業,練習冊和實驗報告冊,做到全批全改,並做好記錄。數學學科在作業批改的基礎上,教研員還會和徒弟研討學生作業反饋出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教學實施建議等。

通用技術學科高勇老師在到五十中分校進行上課前,認真翻閱了目前初一年級學生的整體情況。從家庭成員素質來分析,他發現初一年級學生家長的主體是由小生意人構成,人員整體文化素質不高。但每個班會有個別素質稍高的家長。從學生小學教師給的評定中分析,初一年級絕大多數學生在小學時的學習成績不是十分理想,學生存在紀律問題現象比較普遍。綜合兩個方面來分析,他認為這些初一年級的學生最大的問題可能就是家庭教育的失敗甚至是缺失。家長沒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孩子成長的教育過程中,致使這些孩子身上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形成已經有了很長的時間。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應在情感方面加大對學生的投入,在良好習慣的養成方面多採取一些措施。力爭通過3年的調整使這些學生能有一個良好的轉變,甚至改掉一些自身的壞習慣,成為一個有奮斗目標的學習者。

3. 深入思考、坦誠建議

從開學到現在,初一年級的學生在數學和英語課的學習中,經歷了從小班(15人左右)學習,到合班(兩班合並,30人左右)的變化。教師從小班教學,聽課上課完整的教學經歷﹔到或聽或上,減少了實戰機會的授課調整過程中,正在慢慢適應、慢慢調整,希望教師和學生盡快適應,步入正軌。

教研員們的感受和建議如下:

感受和建議(生物):上課能夠把自己備課的思考付諸於實際,也能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使教研更具針對性,對教師也更具說服力。但教研任務較重,組裡工作也多。因此全身心地投入到授課中比較困難,且需要花一定時間備課、准備實驗等,長久會使得各項工作都有一定程度影響。且有時會讓徒弟授課,授課的方式、考慮問題的方法等兩個人會有所不同,也會造成銜接出現問題

感受和建議(英語):1.提供了實施教學構想的“試驗田”,利於更為細致指導教學實施。教研員通過回歸課堂教學,從實施者角度發現一線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設計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親自實施,評估效果,形成的經驗有利於在區域內推廣。

2. 初步帶動實驗校教師的重新認識和思考自己的課堂教學,教學實施有所變化。通過親自執教,拉近了和老師們的距離,有了更多共同話語。通過聽課,課后研討,與老師們座談,能夠發現老師們在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變化,更加認識到調動學生主體性的重要性,在教學設計和實施上能夠更加契合學情。

3. 教學工作和教研工作的協調能力還有待提高。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不僅隻靠課堂教學,還需要課下與學生的溝通和督促。教研工作需要經常下校,了解全區教學狀況,參加必須的市區級活動等。因此,工作時間還需很好地協調以達到更好的工作效果。

感受和建議(通用技術):從本課程開設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我堅持不要進行這種全員性、普及型的學習。我們真正應該從學生多元智能的角度出發,為學生多開設一些感興趣的學習內容,讓學生有多種選擇的機會。除此以外,我建議無論是主科課程還是類似於我們這樣的興趣類課程,教研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應該更多的是指導者,指導學校的老師去上課。通過每節課的不斷指導提高學校教師自身的業務水平。學校光靠輸血是解決不了長久問題的,關鍵是要進行自身造血。這種自身造血的能力靠聽課是很難實現的。從實踐者的角度出發,我認為各科課程,均可以讓教研員同教師一起進行備課,然后學校教師上課,教研員進行指導和適當補充,關鍵內容可以採取雙師同堂的方式進行授課。試想這種模式有可能會是一個迅速提高教師教學水平,開闊學生視野的教學方式,應該比較適合五十中分校未來的整體發展。

(責編:郝孟佳、熊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