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小學生的“愛情小插曲”
一年級小男生“索吻”同桌小女生
7歲的萌萌(化名)在南京鼓樓區一所小學讀一年級。同桌的小男生阿力(化名)對她也十分照顧。兩個人下課就一起看書、畫畫,相處非常好。有一天,萌萌回家告訴媽媽:“阿力說要和我結婚。”當時萌萌媽覺得有些好笑,問萌萌怎麼回答。萌萌說:“這怎麼可能呢?結婚是大人才能做的事情。”萌萌的回答讓媽媽很放心。
但是第二天,萌萌的話讓媽媽大吃一驚:她今天和阿力“親親”了!萌萌媽意識到兩個孩子相處得過於親密了,於是很嚴肅地跟萌萌說:“你是女生,是不可以和小男生親親的。”萌萌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兩個小學好友要辦“婚禮”,還請吃喜糖
最近,南京仙林一所小學的李老師遇到一件哭笑不得的事:原來,班上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要“結婚”了,還要請吃喜糖。
李老師追問后得知,原來這兩個同學是要做好朋友,所以要辦婚禮。“我覺得不能一味回避,就在班上跟同學們說,喜歡同學是因為他(她)優秀,這種欣賞性的喜歡,老師也支持。不過結婚這個詞並不適合。”
孩子為何越來越會“談情說愛”?
家長層面:
70后、80后家長更開放和寬容
“我家兒子說喜歡班上一個小女生,她長得漂亮,成績優秀。我就跟兒子說,你要向她學習,不然人家不願意跟你做朋友。”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城市裡的小學生家長大多是70后、80后,文化素養也比較高,相對開放、寬容。不少人認為對孩子交往“引導”為上。
專家觀點:
孩子發育提前,接觸成人世界也較多
孩子們與異性交往是正常的,可為什麼會“寫情書”呢?“首先,孩子們的生理發育在提前,必然帶動行為上的改變。” 江蘇心育名師、南京心理學會理事楊靜平老師分析道,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影視、網絡等很發達,成人世界裡許多信息讓孩子們開始模仿。
爸爸媽媽不用太擔心——
別亂貼標簽
孩子的“喜歡”和“愛”是兩碼事
“不要給孩子們的喜歡亂貼標簽,兒童之間的那種喜歡和愛情可不是一回事。”“陶老師熱線”心理輔導老師胡文宇告訴記者,孩子進入小學,就會有一個社會化的過程。表白喜歡,其實是在通過這種方式去探索和建立不同性別的意識和角色定位。
一二年級只是交朋友
胡老師說,“進入小學以后,從男女分廁開始,性別意識就越來越清晰。但年級不同孩子對異性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比如一二年級的孩子,處在同學友好的階段,樂於交朋友,他們開始知道男女生不一樣,已經有了性別意識。作為家長,要教給小孩正確的表達方式。告訴孩子過於親密的親親、抱抱是不合適的。
五六年級要加以引導
到了小學高年級階段,孩子們開始有了青春期的萌動。家長更要告訴孩子在與異性相處時要如何把握分寸,如何尊重他人、保護自己,特別是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家長不能一味回避或者訓斥。(記者 王璟)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