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教育部:讓老百姓不出村就能享受有質量的教育

2014年02月13日10:57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2月13日電(記者申寧)今天上午,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全面改善貧困地區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進一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讓老百姓不出村也能享受有質量的義務教育。

劉利民表示,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在廣泛調研和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關於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意見》,已於2013年底印發。三部委《意見》緊扣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提出了6項具體任務:

一是保障基本教學條件。教室應符合有關規范要求。要配備必要的教學儀器設備、器材、圖書和合格的課桌椅,因地制宜地建設運動場地和體育設施。

二是改善學校生活設施。保障寄宿學生每人1個床位。根據實際需要配備必要的洗浴設施和條件。食堂或伙房滿足就餐需要。設置開水房或安裝飲水設施,廁所要有足夠廁位。北方和高寒地區學校配備冬季取暖設施。設置必要安全設施,維護師生安全。

三是辦好必要的教學點。對確需保留的教學點,要繼續辦好,在教師配置、教師待遇、公用經費核定等方面,對教學點進行傾斜支持。有一些教學點隻有幾個學生,對這樣的教學點提出了一項政策,就是不足100人的按照100人的學生來核撥經費,確保教學點能夠正常運轉。

四是妥善解決縣鎮學校大班額問題。通過科學規劃學校布局、加強新建住宅區配套學校建設、採取新建、擴建、改建等措施,首先解決66人以上的超大班額問題。特別是在西部地區,有一些班額超過55人,甚至超過65人的也很多。所以我們第一步,先把65人的規模降下來。因為班額問題非常重要,大班額不利於教學,更不利於學生健康成長。

五是推進教育信息化。目前,國家已經為村小學和教學點配置數字教育資源接收和播放設備。下一步,穩步推進農村學校寬帶網絡、數字教育資源、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同時加快學籍管理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統應用。就是要用信息化的手段把我們的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到村小和教學點。

六是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完善農村教師補充機制,實行公辦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改革教師培養模式,面向鄉鎮以下農村學校培養能承擔多門學科教學任務的小學教師和“一專多能”的初中教師。比如,醫院有全科醫生,在農村的中小學能不能有全科教師,就是這個概念。同時,在培訓、職稱晉升、工資待遇等方面給予農村教師傾斜支持。

(責編:教育實習生、林露)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