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黨網·時政
經濟·科技
社會·法治
文旅·體育
健康·生活
觀點
訪談
國際
軍事
大灣區
台灣
視頻
圖片
教育
登錄
注冊
退出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記住登錄狀態
忘記密碼?
教育
首頁
|
滾動
|
原創
|
思政
|
高考
|
留學
|
嬰幼兒
|
中小學
|
大學
|
職業教育
|
人民日報寫作課
即時新聞
建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
廣泛實施產業工人求學圓夢行動
霍懋征:以愛育愛 以慧啟慧
科學家攻克金屬穩定性難題
我科學家破解多細胞器成像難題
浙江寧波這群師生用匠心修復烈士遺物
清明,在緬懷與踏青中傳承文化精髓
“避險好辦法,應急在心中”主題活動在人大附小舉行
北航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人工智能導論》通識必修課
“95后”的她,破格晉升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人民網
>>
教育
>>
教育銳評
鄉村教育應有鄉土特色
2023-04-06
育兒是家事,也是國事(新視角)
2023-04-03
一場技能大賽帶動的不只是技藝升級
2023-03-29
科學教育當從娃娃開始
2023-03-27
在青少年心中播下自信的種子(教育時評)
2023-03-26
讓優質午休成為中小學生標配
2023-03-21
厚植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法治根基
2023-03-21
減負賦能,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
2023-03-21
編制不是越少越好 關鍵要用在“刀刃上”
2023-03-17
編制精減了 “考公”更要注重能力
2023-03-17
考研不是目的 上生活的岸才是
2023-03-17
別讓放大的“育兒焦慮”蔓延了
2023-03-17
讓每個孩子共享人生出彩機會(現場評論)
2023-03-12
張培麗:避免“千鎮一面”,有針對性地引進和留住人才
2023-02-28
房宏琳:集聚青年人才是中小城鎮加快發展的重要途徑
2023-02-28
公考打破“35歲門檻”消除職場年齡歧視
2023-02-24
教師“直播帶人”為促就業開辟新思路
2023-02-24
“作業熔斷”不是減負的萬能鑰匙
2023-02-23
營造良好生態 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
2023-02-21
弘揚延安精神,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2023-02-21
抓好“四個融入”,用延安精神鑄魂育人
2023-02-21
讓學校體育火起來(縱橫)
2023-02-20
以數字化轉型賦能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2023-02-15
新春開學,請收下這三個“禮包”
2023-02-13
職場年齡歧視緣何難解
2023-02-13
健全服務體系為穩就業“搭橋鋪路”
2023-02-09
高水平研究型醫院建設需要高質量醫學創新
2023-02-04
加大改革力度,推進中高職一體化建設
2023-01-31
大學生綠色低碳發展教育亟待加強
2023-01-31
素質教育如何突破“兩難糾結”
2023-01-31
上一頁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頁
鄭水泉 劉 輝 徐 坤
黃寶印 賈德忠 洪俊杰
於成文 郭 勇 田 彥
李曉華 馬建新 邢紀紅
許 強 李潤東 郭 毅
首都教育系統將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回答好“強國建設,教育何為?教育強國,首都何為”這一重大時代命題。
教育銳評
建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
更好融合人工智能與高等教育
如何正確看待“大學排行榜”
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縱橫)
培護好就業市場的融融暖意(人民時評…
強教育 抓改革 出人才
傳統文化啟智潤心
學分互認,打破高校知識的“圍牆”
高質量寒假作業這樣“煉”成
本網原創
浙江寧波這群師生用匠心修復烈士遺物
清明,在緬懷與踏青中傳承文化精髓
“避險好辦法,應急在心中”主題活動在…
北航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人工智能導論…
“95后”的她,破格晉升中國人民大學…
莫言戲劇文學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師范大學…
每日一題丨用“乖孩子”來激勵孩子,這…
每日一聞丨村裡有座氣象博物館
每日一句丨鄉音在記憶裡回響不息
乒乓球運動員王楚欽擬被北京大學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