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技能大賽帶動的不只是技藝升級
這兩天,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總決賽吸引不少人的關注。作為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屆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這項賽事為廣大文物工作者搭建起了展示技能、互學互鑒的廣闊平台。經過激烈角逐,木作文物修復師、泥瓦作文物修復師、陶瓷文物修復師等6個競賽項目,共產生一等獎10名、二等獎22名、三等獎42名。
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建,一場技能大賽,不僅有助於激發廣大文物工作者學習技能、提升技能,同時對於推動文物保護領域的技術交流和人才進步,促進文物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均具有重要意義。其實,不僅在文物行業,“以賽促建”這種活動模式廣泛存在於在各個細分行業中。
比賽不僅僅是競爭,更是一種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在比賽中,參賽者可以與其他隊伍的專業人才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技術和經驗,及時了解掌握業內最先進的技術經驗,從而實現良性循環,促進彼此不斷提高技能水平。因此,技能大賽也可以通過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在科技創新方面,“以賽促建”可以激勵科技工作者的創新熱情,挖掘和培養優秀人才,助力科技研發。同時,有利於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系統有效地挖掘企業需求,有的放矢、下大力氣解決共性問題。
通過舉辦各種科技創新大賽,鼓勵社會大眾和企業參與到科研活動中來,可以激發創新和技術升級,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率。在比賽中涌現的優秀成果案例,能為相關產業提供技術支持和應用方案,將先進科技成果推廣和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中,有利於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激發創新熱情,實現產學研融合研發的良性循環。例如,智能制造大賽可以推動普及信息技術,促進智能制造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醫療科技大賽可以推動醫療科技的發展,展示和推廣先進醫療技術,提高醫療服務水平。
建立健全職業技能大賽比賽體系,無疑將更好發揮“以賽促建”的作用。職業技能類賽事,可主要由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各類行業企業負責承辦。建立比賽激勵機制,獲獎者不僅收獲物質獎勵,還可在評職稱、晉升等方面擁有一定的優先權。當前,普通高校、職業院校作為培養技能人才的主陣地,應充分發揮課堂教育功能,善於把握利用“以賽促建”的育人優勢,開展教學比賽、校園技能大練兵等,促進提高教學水平,提升學生的技能和思想素養。
當下,人工智能突飛猛進,針對這一未來科技趨勢,更有必要未雨綢繆,通過“以賽促建”,如舉辦人工智能算法大賽、智能機器人大賽、自然語言處理大賽等,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以賽促建”也要與時俱進,及時對賽制迭代升級,利用新技術服務賽事活動。簡單來說,每一場比賽都會產生海量數據,對此,應當制定賽事活動大數據採集利用規則,合規使用比賽相關數據,通過分析數據助力技術改進升級,挖掘數據背后的市場需求,為企業提供精准服務,推動技術成果更好地轉化應用。
(作者:庄得寶,系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黑龍江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