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專業教師關注大眾化教育
【文化評析】
近期,北京市朝陽區青少年“美育大講堂”系列藝術公開課正式舉辦,首講“青少年歌唱方法基礎訓練”不僅有歌唱基礎知識、演唱技巧的介紹,還有專業學生現場范唱,聽眾在輕鬆活潑的氛圍中上了一堂生動的音樂啟蒙課。“美育大講堂”是針對青少年課外美育進行的教育實踐,旨在整合優質社會資源,為少年兒童提供規范專業的指導,也在社會上營造關心支持兒童美育發展的良好氛圍。講堂因師資來自專業藝術院校,教學專業而生動,受到了廣大家長和青少年的熱烈歡迎。
兒童美育是全民美育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振興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題中之義。“美育”概念最早由德國思想家席勒在其名作《美育書簡》中提出,其認為審美對於一個人的人性完整和精神自由有著重要意義,隻有當一個人懂得美的時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美育的價值也在於此。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兒童美育成為我國一種重要的教育思潮,它的興起和王國維、蔡元培對西方美育思想的宣傳和推廣有關,也和盧梭、福祿貝爾、蒙台梭利等兒童本位論者的教育思想在中國的迅速傳播有關。這些來源於西方的新教育理論對中國兒童美育的早期面貌起到了深遠的影響。蔡元培、豐子愷、魯迅等,都十分重視兒童美育,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美育理論和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美育得到了黨和政府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兒童美育也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階段。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布《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各地政府、教育部門、學校積極響應,兒童美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以師資隊伍為例,據《中國美育發展研究報告(2020—2022)》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藝術教師(音樂、美術和藝術課程教師)達83.0萬人,相較十年前增長52.3%。
雖然兒童美育近年來取得了長足進展,但也要看到,當前仍然存在不少問題難題。城市裡的課外美育機構看似熱鬧,但缺乏系統教育體系,師資及教學質量參差不齊。而基於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客觀現實,個別地區特別是鄉村兒童的家庭美育和社會美育尚處於比較匱乏的狀態。作為家庭,美育功利化也是當前我國兒童美育的典型症候。城市兒童往往四五歲時就被家長送去各種藝術輔導機構,學習鋼琴、繪畫、書法等藝術知識和技能,但家長們普遍存在功利心態,大多希望孩子通過藝術考級助力升學,對美育陶冶情操、涵泳性情的價值意識不足。此外,學校美育技能化現象也比較普遍,缺乏學科融合理念。
蔡元培先生百年前就主張,美育不僅僅是美術、音樂、文學等課程的事,“凡是學校所有的課程,都和美育有關”。美育應該貫穿教育的全過程,各學科的課堂教學、教材插圖、校園環境的營造等,都和美育有關,都需留意。推動新時代兒童美育的發展,需要借助政府、學校、文化機構等多方機構和組織的合力。
一方面,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中小學校要按照《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文件要求,積極推動兒童美育各項工作部署。中小學校要樹立學科融合觀念,在完善音樂、美術、書法等各類藝術課程設置的同時,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學創新熱情,推動各類跨學科教育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比如可在語文課或閱讀課上,通過繪本、兒童詩、兒童戲劇、兒童小說等兒童文學素材來開展兒童美育﹔教育部門、出版社則要從嚴對各學科教材插圖進行把關,結合學科特色,將趣味健康的、優美的插圖融合到教材中,讓少年兒童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優質的審美教育。
另一方面,我們要充分開發、利用繪本館、美術館、博物館等具有公共性的兒童美育空間,加強館校結合,借助這些機構豐富的美育資源,積極打造各類兒童美育公益項目——比如可開發博物館兒童美育課,將其納入學校的課外興趣班,通過提升公共文化機構兒童美育的服務水平來對學校美育和家庭美育予以補充,為廣大兒童提供更豐富的美育資源。
最后,對鄉村兒童的美育需求,我們應投入更多的關注。可以地方特色文化為核心,開展剪紙、繩藝編織、地方戲曲等豐富多樣的藝術實踐活動,通過自然美育和民俗美育,幫助鄉村兒童發現自然之美、人情之美、風俗之美,也為他們奠定健康的審美底色。
總而言之,兒童美育意義深遠,新時代下,我們要直面中國廣大兒童群體對美育的需求,努力構建家庭美育、學校美育、社會美育相互聯系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兒童美育體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充分培育廣大城鄉兒童對美的熱愛,綜合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作者:費祎,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