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黨網·時政
經濟·科技
社會·法治
文旅·體育
健康·生活
觀點
訪談
國際
軍事
大灣區
台灣
視頻
圖片
教育
登錄
注冊
退出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記住登錄狀態
忘記密碼?
教育
首頁
|
滾動
|
原創
|
思政
|
高考
|
留學
|
嬰幼兒
|
中小學
|
大學
|
職業教育
|
人民日報寫作課
即時新聞
讓“身體倍兒棒”成為大學生標配(體壇觀瀾)
助推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發展
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賽果揭曉
青島:將AI技術應用課開在建筑工地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政昌:依托人工智能技術推動浮選裝備轉型
新型AI芯片將大語言模型能耗減半
教育之新,存乎本心
走向世界課堂的東方講義(新教育實驗的育人之路③)
課間時分跳畬舞
這條呵護小學生的“禁令”有深意
人民網
>>
教育
>>
教育銳評
在運動競技中促進世界青年團結合作
2023-07-31
大運,成就年輕的夢想
2023-07-28
協同發力 護航成長
2023-07-27
多措並舉,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人民時評)
2023-07-25
樂見“課本游”成新時尚(縱橫)
2023-07-24
數字化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
2023-07-24
培養好科技領域“后備軍”
2023-07-24
把握好教育強國的歷史使命
2023-07-21
培養好這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
2023-07-19
不斷提升健康教育水平(縱橫)
2023-07-17
高等教育體系“規模最大”,質量更高
2023-07-14
精准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
2023-07-13
又“唱”又“玩”的選修課有大學問
2023-07-13
綻放基層教壇,需練就四項“基本功”
2023-07-12
更好滿足“上好學”的美好期盼
2023-07-11
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人民時評)
2023-07-10
健康學校建設體現“健康第一”教育理念
2023-07-10
把家國情懷裝入大學畢業生的行囊
2023-07-10
多措並舉拓寬就業渠道(人民時評)
2023-07-07
職業教育大有可為
2023-07-07
我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人民時評)
2023-07-05
大學錄取通知書美在“上新”更在“上心”
2023-07-05
落實“兩個隻增不減” 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2023-07-04
挖潛擴容,科學應對適齡入學人口變化
2023-07-04
為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精神食糧
2023-07-04
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2023-07-04
呵護青少年的好奇心(創新談)
2023-07-03
就業指導需從“短途”變“長效”
2023-07-03
在矢志奮斗中譜寫時代之歌(教育時評)
2023-07-02
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師說)
2023-07-02
上一頁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鄭水泉 劉 輝 徐 坤
黃寶印 賈德忠 洪俊杰
於成文 郭 勇 田 彥
李曉華 馬建新 邢紀紅
許 強 李潤東 郭 毅
首都教育系統將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回答好“強國建設,教育何為?教育強國,首都何為”這一重大時代命題。
教育銳評
這條呵護小學生的“禁令”有深意
建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
更好融合人工智能與高等教育
如何正確看待“大學排行榜”
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縱橫)
培護好就業市場的融融暖意(人民時評…
強教育 抓改革 出人才
傳統文化啟智潤心
學分互認,打破高校知識的“圍牆”
本網原創
第2個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月活動…
考生為救同學缺考 山東招考院:啟用副…
職教大家說丨劉艷冰:以毫米為單位精進…
職教大家說丨竇鐵成:扎根一線40余年…
職教大家說丨張恆珍:40萬次操作“零…
職教大家說丨鄒毅:用毫厘匠心 鑄中國…
專家學者共探人工智能時代下的強校之路
李玉:通過系統性機制創新 為學科交叉…
第二屆京津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
“技能報國·職教有為”專題研討會在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