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黨網·時政
經濟·科技
社會·法治
文旅·體育
健康·生活
觀點
訪談
國際
軍事
港澳
台灣
視頻
圖片
教育
登錄
注冊
退出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記住登錄狀態
忘記密碼?
教育
首頁
|
滾動
|
原創
|
思政
|
高考
|
留學
|
嬰幼兒
|
中小學
|
大學
|
職業教育
即時新聞
提高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有效性的三個“抓手”
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如何解決“三高三難”
異地辦學按下“暫停鍵”,高等教育應如何更好布局
“疏堵結合”,科學治理高校異地辦學
研究生院應以支撐國家戰略為發展重點
加大改革力度,推進中高職一體化建設
素質教育如何突破“兩難糾結”
大學生綠色低碳發展教育亟待加強
為職教發展注入新動能:找尋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密碼”
首個嬰幼兒視功能損傷手機智能篩查系統面世
人民網
>>
教育
>>
教育銳評
政策紅利助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1-12-06
“雙減”之后,教師面臨的“加減乘除”
2021-12-06
觸摸碰撞中,年輕人的“傳統文化含量”變高了
2021-12-01
青年學生期待更深入生動的防艾知識教育
2021-11-30
防控兒童肥胖須更新養育觀念和習慣
2021-11-19
謹防迷信背后的騙局
2021-11-19
別讓娛樂圈的名利場誤了未成年人
2021-11-18
讓性教育成為每個孩子的必修課
2021-11-17
教育孩子,家長要關注細節
2021-11-16
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
2021-11-16
“雙減”引發的新時期教育思考
2021-11-16
家庭教育促進法出台后 還要走好哪幾步棋
2021-11-16
充分發揮青年科技人才作用
2021-11-15
抑郁症納入學生體檢要好事辦好
2021-11-11
大學生就業去向反映社會變化
2021-11-09
隨遷子女憑居住証入學是落實義務教育權利之舉
2021-11-09
激發人才活力 匯聚強大力量
2021-11-09
適當“早教”可以,“早早教”大可不必
2021-11-08
家教亟待走出“打擊式教育”誤區
2021-10-29
關注高學歷光環 背后的精神荒蕪
2021-10-29
火爆的大學戀愛課能否升級為必修課
2021-10-29
不“雞娃”受排擠 “雙減”要平衡教育理念沖突
2021-10-20
好的分層教學是讓學生尋找自己的“時區”
2021-10-20
教育研究者:優化超綱考試是“雙減”落地關鍵所在
2021-10-19
保護兒童權益要做到法不容情
2021-10-19
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心中牢牢扎根(教育時評)
2021-10-17
健全選人用人政策體系 對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要“一碗水端平”
2021-10-08
教育部:讓人才培養扎根在中國大地上
2021-10-08
“雙減”組合拳如何直擊減負難點
2021-10-08
袪除“虛火”,讓藝考回歸正常軌道
2021-09-29
上一頁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張志軍
姜治瑩
王樹國
林忠欽
尤 政
駱清銘
王 博
向波濤
陳志敏
孫 雷
楊曉慧
郭 健
史元春
張炳輝
時建中
清華 復旦 東大 同濟 電子科大
南大 西交大 大工 中南大 重大
華理 武大 北郵 首師大 首經貿
上海交大 西北農大 湖大 中財大
哈工大 北航 中科大 華科 中大
教育銳評
加大改革力度,推進中高職一體化建設
素質教育如何突破“兩難糾結”
大學生綠色低碳發展教育亟待加強
全面提升法治人才培養能力 為全面依法…
立法創新助力實現“幼有善育”
深化體育教育改革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
大力推進職教育人方式變革
加強黨建組織高質量科研
補齊公共圖書館發展短板
本網原創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不再為跨境遠程文…
教育部:所有競賽結果均不得作為中小學…
教育部明確直播類在線教學平台安全標准
2023年高考全國統考6月7日起舉行…
北航知行學院:研讀黨史經典文獻 汲取…
“天算星座”首顆主星北郵一號成功發射
清華大學等4所高校自研衛星載荷成功發射
北京工商大學數字未來中心揭牌成立
教育部頒布《信息技術產品國家通用語言…
創新不忘本 傾心國潮面點的少年大師